华南师范大学-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诊断技能.ppt

华南师范大学-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诊断技能.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南师范大学-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诊断技能

心理诊断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二级 心理因素 (五)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 良的归因倾向; (六)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 (七)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 题; (八)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迟滞; 心理因素 三.相关知识 1、在摄入性谈话中,注意求助者有无因受暗示和 医源性误导而造成的错误认知。 案例 1 心理因素 案例 1 男性,25岁,银行职员,有不能控制的“尿频”症状, 影响工作和休息,已达半年之久。 因有会阴部痛胀感的不适与“广告”上所说的男性泌尿 系统疾病相似,于半年前求诊于某男性科门诊。在门诊医生 的诱导下,他把自己的许多症状与“前列腺炎”对号入座, 但还缺一项“尿频”。 心理因素 案例 1 医生问:“一上午去解几次小便?”李某某回答道:“ 每1小时一次。”那位医生说:“这还不算尿频?我一上午都 不去一次。”于是,给他检查前列腺,并做化验,最后诊断 为“前列腺炎”,要他抓紧治疗否则会影响生育。患者十分 恐惧,因为自己正在与一位21岁的女孩子热恋。对方各方面 都很好,怕因自己不能生育而对不起她 心理因素 此后,真的出现了“尿频”症状,十几分钟就有尿意要 去一次厕所,但尿量并不多。用那位医生的仪器治疗“前列 腺炎”已花去厂近万元,毫无效果。又去别家大医院检查, 均告知前列腺正常,建议他找心理医生。 咨询中了解到因为女方年龄小,现在不能结婚,但双方 感情很好,有时相会时想发生关系,但尽量克制。 心理因素 案例 1 不难想象,热恋中的男女,有亲昵行为时会有生殖器的充血肿胀,而出现会阴部的不适感,这些感觉本来都是正常的,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上当受骗,把正常的生理变化错误地认知为疾病,受到暗示而诱导出现原来没有的“尿频”症状。 该例患者由于缺乏医学知识而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不了解,不能区分正常的生理反应与疾病的界限,受到广告与那位“医生”的误导,产生了自己有病和怀疑会断子绝孙的错误认知,进而出现一系列心理行为障碍的症状。 心理因素 案例 1 向他讲明这方面的道理和泌尿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特别是排尿反射的机理,让他在休息日多喝水,通过水利尿来感受真正的膀胱充盈感;又讲清了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他恍然大悟到那位“医生”的卑劣行径,又劝他与恋人相会时尽量在户外活动,以免生殖器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而造成不适, 经过6次咨询治疗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心理因素 2、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人手,查看认知能 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案例2 心理因素 案例 2 男性,20岁,父亲是老板。高二辍学,现在一家外资企 业干体力活,曾有两次自杀均被抢救过来。 母亲陪来咨询,见面就说自己有“恋母情结”,怕乱伦。 自述小学3至4年级可爱,5至6年级顽皮,打架、骂人、偷东 西。被送到做教师的姨母家住,要求严格,学习成绩变好, 并且考入初中,到初二时从原来班中的30名变为前10名。 但恰在此时,暗恋本班的一名女同学,在她面前逞强, 惹得对方大笑,认为那是“嘲笑”而感到尴尬,心情不好, 学习退步。初三时得到一位好老师的帮助和鼓励,学习又有 进步并顺利升高中。 心理因素 案例 2 高一,告诫自己不能再想男女之事,以免影响学习。高 二达到班级第二名,认为不幸的是此时转来一女同学,长得 漂亮,一开始见到她就担心自己会“陷下去”,并认为“这 下完了”。想挣扎不去想,但自己管不住自己,上课时要多 看她几眼,为此痛苦,觉得“命中注定,难逃一劫”, 服用了“50片安定”,抢救过来之后,被家人送往某医院 ,开始服用“百忧解”无效后,又服用“氯氮平”,休学在 家。 心理因素 案例 2 夏天一日吃饭时见母亲穿得很漂亮、很性感而有“邪念” ,认为自己“罪不可赦”、“死有余辜”,于是找通过干体力活、 自残(螺丝刀扎手刺胳膊)来惩罚自己和转移邪念。见到漂 亮的女孩子就想亲近她,觉得可耻,认为自己“无可救药”了 ,又服用“1瓶安定”,昏迷3昼夜才抢救过来。 也曾求助过心理热线,用过“森田疗法”,无效。 心理因素 案例 2 本例早期症状是青春期时对异性的爱慕或好感的正常性心 理变化,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对此做了“罪恶”、“可耻”的 错误认知而引起的。该生的这种错误认知与“完美主义有关” ,即脑子中只能学习,不能有任何“杂念”,否则就不宽恕自 己,甚至不容许自己生存。当时如果给予指导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