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涣古镇茶事与人生
临涣古镇茶事与人生
临涣默默,浍水幽幽。
寂寥中有宁静,无望时得安闲。
任光阴悠然绵长,任岁月在青烟与茶雾里弥散。
心素如简,人淡如茶。
古镇上朝朝暮暮,茶馆里岁岁年年。
百态人生,每日都在上演。
涣水何出?
临涣,是一个方圆极小而又名气极大的古镇,在安徽省淮北市西南濉溪县境内,距淮北市约40公里。既名临涣,按照中国古代地名的命名方式,大抵是因为毗邻涣水。我一直想找到小镇所临的“涣水”在哪个方位,是何等英姿,但苦寻不得,只有一条浍河,紧挨着城南宁静地流过。难道现如今的浍河,就是古时的涣水吗?那么为何涣水更名,临涣却不改呢?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在《金史》(卷025?志第六?地理中)有一段关于涣水的文字:“襄邑古襄牛地。有汴河,睢水,涣水,承匡城。”中国古籍《水经注》卷六提到浍水时则说:“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高山……”这些资料并没有把涣水和浍水联系在一起,那么它们到底有没有关联呢?后来,在《清史稿》志三十四中,发现了一段记载:“澳水,一名?水,今名浍河,亦自河南永城入,经灵壁东南入泗州五河。”又记:“西南,泡水,源出亳州舒安湖,流迳废临涣城,与浍水合。”这表明了浍水与临涣之间有了一点关系,但仍不可就此断言浍河就是涣水,这也成了我心中的一个迷团。
说临涣城小,是因为它方圆只有3公里,常住人口一万多人,中心街只有一里长,在六百万分之一的中国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哪怕是代表它的极微小的一点;说临涣的古老和名气大,是因为3000年来,历史的时空始终不绝地传唱着它的芳名,尤其是近代,更以一格别具的“棒棒茶”和清冽甘淳的“回龙泉”水蜚声天下。而它独特古朴的气质,自然淳厚的民风,成为很多摄影爱好者寻梦的地方,摄影界的不少大奖都是从这个小镇诞生的。2006年4月12日,临涣举办了首界民间文化艺术节,同时,中国青年摄影发展共同体、黄淮海摄影家协会把临涣作为“皖北民俗风情摄影创作基地”,淮北市、宿州市摄影家协会,以及国内的许多民间艺术团体也把关注和研究的目光投向临涣???大批的茶客和游人以及文人墨客随之而来,我也带着心中的迷团走进了古老的临涣镇。
棒棒茶的陈旧与温暖
临涣古镇纵横8条街,沿南阁大街向南至临浍路,好似走在旧年的乡街。两旁的房舍建筑风格还是清代的,房檐伸出墙壁二三尺,有暗红的弧形弯木在房檐与半砖半土的墙壁间支撑着,青砖小瓦,重梁抱柱,门楣斑驳,清贫朴素。一缕秋阳淡淡地照着密密的鱼鳞瓦缝间不知几度青黄的蒿草和青苔,一丝游风挑着屋檐树梢枝枝叶叶地摇摆。墙壁大多斑驳破旧,掉着土渣,临街的门面全是木板拼接,打开和关上门,有的还需搬来搬去。水白的门面木纹凹凸,有的门面上还遗存着一年年一岁岁春联的旧痕,红纸已白,字色犹在,岁月的沧桑尽在这些印痕里深藏。没有粉墙黛瓦,不是画栋雕梁,简朴本然中的古旧气息,凭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走在这里,恍若走在时代的旧梦中,让你体会什么叫时光流转,什么叫历史永恒。
也许这里是惟一不以古老和残破昭示兴衰的地方。
凌晨5点,当晨曦的薄雾混和着这些旧舍的房前大灶上沸腾的水气,在整条街上弥漫的时候,亲切安详的人间烟火和生生不息的生命繁荣,让这些古旧的房舍变得像老祖母一样慈爱温暖。这里就是临涣人最喜爱、最舒心、最惬意的老茶馆。
临涣的老茶馆现存16家,在南阁街和临浍街交汇的路口,比较集中的聚集着五六家,著名的江淮茶馆、蓝田茶馆、怡心茶楼、南阁茶楼等都在这里,每家茶馆的历史均在百年以上,每一家茶馆都见证着历史。
一些老茶馆依家室而设,门面简陋陈朴,室内更没有什么典雅的陈设。黑乎乎的土墙,旧乎乎的茶具,经年被无数温暖的身体磨得光溜水滑的桌凳,虽然有的桌面凳腿也残缺不全,却不失温馨亲切。即便条件如此不堪,逢集赶街时,各茶馆均人如潮涌,创造过日接纳6000多茶客的记录,即便在平常的日子,茶客也在2000人左右,这实在令我惊讶万分。
临涣人喝棒棒茶。临涣人的喝茶的积习始于明代,幽幽茶香飘了600年。而临涣本地并非茶乡,乃至濉溪全境,都不产茶,何以当地人有喝茶的嗜好,且绵延了600年不绝?据说,这与棒棒茶的特殊功效以及离此地不远的安徽名茶“六安瓜片”之乡――六安有关。
六安在临涣南不足两百里,六安瓜片的制作就是剔除茶梗,只取叶片,状如瓜籽,名曰“瓜片”,而分离出来的茎、梗和粗老叶炒制的针把子则作为副产品处理。棒棒茶的主要原料,就是来自六安的茶叶枝梗。但如果细细追索,六安瓜片的问世,大约在1905年前后,而据《通志载记》,临涣茶馆始于明代,在六安瓜片问世以前,临涣人怎样喝茶,喝的是否也是以棒为茶的“棒棒茶”,就不得而知了。
棒棒茶是一种简单朴素的茶,有梗无叶。这些茶梗有青红之分,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