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诊断血红蛋白病-遗传病的基因诊断.pptVIP

基因诊断血红蛋白病-遗传病的基因诊断.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因芯片技术基本流程图 基因芯片技术由于具有处理样品能力强大、自动化程度高、结果分析准确可靠,而具有以往基因诊断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尤其在检测突变型较多的遗传疾病方面,更加便捷、准确、可靠 基因诊断的对象和应用 一般侵入体内的病原生物可通过显微镜检查各免疫学方法进行诊断。但是,直接检测病原生物的遗传物质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敏感性。而肝在无法得到商业化抗体时,基因诊断就成为检测病原微生物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的唯一手段。 1、病原生物的侵入: 2、先天遗传性疾患: 已有多种传统的遗传性疾患的发病原因被确定为特定基因的突变。 例如: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可引起苯丙酮尿症; 腺苷脱胺酶基因突变可引起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SCID); 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40或其配体(CD40L)基因突变则 引起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3、后天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肿瘤。虽然肿瘤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但人们可以初步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于个别细胞基因突变而引起的细胞无限增殖。无论是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还是癌基因发生突变,如果确定这些改变的发生,都必须进行基因诊断。 4、其它:如DNA指纹、个体识别,亲子关系识别,法医物证等。 以血红蛋白病为例 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异常血红蛋白病) 镰刀状细胞贫血;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M病; 氧亲和力改变 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异常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又称海洋性贫血) 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珠蛋白的合成降低或消失 (一)镰状细胞贫血 红细胞呈镰刀状,寿命短, 引起溶血性贫血。 患者多在成年以前死亡。 镰刀形细胞 正常细胞 × MstⅡ酶切位点(CCTGAGG) 5′ 3′ 正常基因 5′ 3′ 突变基因 1.15kb 1.35kb (1)分子机制 5 6 7 --Pro Glu Glu— --CCT GAG GAG-- 5 6 7 --Pro Ala Glu— --CCT GTG GAG-- (2)基因诊断方法 1.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 2.PCR分析 3.ASO探针诊断 4.RT-PCR/序列分析 + ﹣ 0.2kb 1.15kb 1.35kb 正常人 突变携带着 患者 1.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 采集制备血液DNA→内切酶MstⅡ消化→电泳→转膜→32P标记的β珠蛋白cDNA杂交→放射自显影 2.PCR分析 设计引物→PCR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EB染色→直接观察 例: 引物1:5’-GGG CTG GGC ATA AAA GTCA-3’ 引物2:5’-AAT AGA CCA ATA GGC AGAG-3’ 扩增产物294bp PCR产物的限制性酶切分析 引物1 CCT GAG GAG CCT GTG GAG 引物1 引物2 引物2 294bp 103bp 191bp MstⅡ酶切位点(CCTNAGG) + ﹣ 103bp 191bp 294bp 正常人 突变携带着 患者 遗传病的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 基因诊断,是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 从DNA/RNA水平检测基因的存在、分析基因的结构变异和表达状况,从而对人体状态与疾病作出诊断。 目前发现人类遗传性疾病有3 000多种, 如果仅依靠以往的染色体分析技术或 对基因产物与代谢物的测定, 我们只能对其中 为数极少的一部分疾病在发病前或产前进行诊断。 如果采用基因分析的方法进行监测, 在个体发育的任何阶段, 以任何一种有核细胞为检材, 基因的缺陷都能被监测出来。 自从1978年发现第一个限制酶切位点多态性并应用于遗传病(镰形细胞贫血)的基因诊断以后,能够进行基因诊断的病种不断增加,方法和途径越来越多。 基因诊断的途径 基因诊断可分为两类: 直接检测 直接检查致病基因本身的异常。它通常使用基因本身或紧邻的DNA序列作为探针,或通过PCR扩增产物,以探查基因无突变、缺失等异常及其性质,这称为直接基因诊断,它适用已知基因异常的疾病; (1)应用基因探针或PCR 进行缺失型基因监测 (2)造成特异限制酶切位点改变 的突变基因的监测 (3)突变位点特异性监测 ——ASO探针斑点杂交 当致病基因虽然已知 但其异常尚属未知时,或 致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