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鲍勃·泰勒数字时代精神领袖
鲍勃·泰勒数字时代精神领袖
他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企业家,甚至连个博士学位都没有,但是无论在互联网还是PC的发展历史中,鲍勃?泰勒(Bob Taylor)都可以牢牢地占据一个重要的席位,而且这个位置十分靠前。1965年,他担任高级研究规划署(ARPA,“阿帕”)信息处理技术处处长,任职期间,他第一个萌发了新型计算机网络试验的设想,并筹集到资金启动试验,这就是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阿帕网)的来由。他把拉里?罗伯茨招入“阿帕”,具体负责项目,直接促成了今天互联网爆炸式的发展。也是他,毫不犹豫地决定支持计算机怪杰道格?恩格尔巴特(Doug Engelbart)的研究,促成一系列计算机技术的诞生。
1970年,泰勒负责创办施乐帕洛阿托研究中心(PARC,简称“施乐帕克”)的计算机实验室,招集顶尖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计算机研究的天堂,孵化出各种突破性的PC和网络技术。为70年代末PC革命准备了充足的技术条件。依靠这些技术,直接孵化出Adobe、Novell和3Com等公司,并使得乔布斯、比尔?盖茨等计算机业余选手可以赤膊上阵,直接操起他们准备的武器,引爆PC革命,并使自己平步青云、大发其财。
施乐帕克发明了Alto个人电脑,然而是IBM发布了IBM PC;施乐拥有带鼠标、图标和视窗的图形界面用户,然而是苹果和微软发布了Macintosh和Windows;施乐发明了“所见即所得”的文字处理,又是微软大胆地放进了自己的Word中并征服了整个办公市场;施乐发明了以太网,但如今争夺市场的是Cisco和3Com;虽然在激光打印机方面,施乐还有一定的市场,但却是IBM于1975年最早推出商业产品,而今是惠普一马当先……
这一切,多少要归功于“泰勒的英明领导”。离开帕克以后,他又组建了DEC在帕洛阿托的新研究中心,这又是另一个世界级的计算机实验室。领导开发高性能工作站和Java编程语言的前身,以及其他一些先进的网络和存储技术。而其中最让他得意的就是电子书。
“他不但是富有远见的梦想家,而且是执着的传教士,他像一头斗牛犬一样。他将计算机界最好的脑袋都集中在一起。而他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技术管理者。”这些世界顶尖的技术天才,他当年的老部下,对他都口服心服。
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在为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而惊讶,只有泰勒感觉平淡,相反他还奇怪发展得如此之慢:“我早就预言了互联网。1975年,所有的技术都已经准备好了;1985年,所有的技术都应该很平常了;而直到1995年,居然才开始起飞。看来,我对时间的规划很糟糕。”
启动互联网的引擎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政府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当时,美国各种部队驻扎在全球各地,美国军事部门需要一种命令和控制网络以便有效地与它所有辽阔的财产――士兵保持联系。这种网络需要钱,大笔的钱,而大部分钱要来自为一系列政府计划提供资金的新税收。这些计划之一后来被称为高级研究规划署。核心小组之一是信息处理技术处(IPTO)。目的是在计算机图形、网络通讯、超级计算以及高级教育机器方面进行研究。“没有人要求我们的研究课题必须与某一军事项目有关,但我们通常在没有人授意的情况下,注意瞄准国防部的技术问题,因为这类问题也是美国乃至全世界许多其他部门试图努力解决的难题。”泰勒说。
作为信息处理技术处处长,泰勒的办公室位于五角大楼的三楼,紧挨着国防部部长的办公室。泰勒的办公室有一间里屋是终端室,里面摆放着三台终端,型号都不相同,分别与3台主机相连。一台主机远在麻省理工学院,一台远在加州伯克利大学,一台位于加州圣莫尼卡市,三个终端互不兼容,各有各的程序语言、操作系统和上机步骤。而三套程序和指令都不一样,一旦有急用,尤其让他头疼。
大部分时候,他上机都是因为有急事。因为这三个终端都通向计算机界的最前沿。这些设备本身是一流的,但三台格格不入的终端,其嘈杂之声整日不绝于耳,听起来活像一间小破屋乱糟糟地开了好几台电视机。同时播放不同的频道。一不小心,便混淆了,常常把泰勒弄得头昏脑胀。“很明显,我们得想个办法把这些活宝联到一块去。”
信息处理技术处只有两名工作人员,泰勒本人和他的秘书,但他拥有10亿美元的预算拨款,其中大部分经由他的手流入波士顿、坎布里奇及加州的大学和研究室中。这些经费成了浇灌计算机技术的重要肥料。
伯乐相马
泰勒有极其敏锐的直觉。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本领,总能沙里淘金,挑出富有创新而且能够成功的项目和研究人员。
1966年,泰勒担任信息处理技术处的第三任处长,他才34岁。他被“终端问题”天天纠缠,他想到为什么不建立一个电子网络,不但自己的三台机器相互可以沟通,而且各地研究小组也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构思成形后,他走进“阿帕”署长赫兹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