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视记忆里那抹荧光
电视记忆里那抹荧光
一个小小的“画匣子”,用它传递故事和信息时独有的“声色魅力”,吸引了十几亿人围观,并彻底改变了这十几亿人的生活。
电视是什么?它曾是一种新技术,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传播媒介;它是一种奢侈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拥有它的人总是有一种无以言表的优越感;它更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是十几亿人共同的家庭成员。
新中国50余年的电视史,是由技术变革、制度变迁、产业发展、内容创新交织编写而成的。从每个普通人的成长轨迹中,都能发现它的印记。
稀罕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1962年春天,武冲正在北京读小学。有一天,他忽然发现胡同口的街道办事处里有了一台黑匣子,“里面能放电影”。很快,这台“北京牌”9英寸黑白电视机就成了胡同里的“明星”。此后每当夜幕降临,武冲都要跑到胡同口去占座,因为“画面实在太小,不靠近点就只能听声儿了”。当时电???里最多的节目是京戏和电影,五色脸谱在黑白屏幕上全成了夸张的“鬼脸”,这让童年的武冲一直觉得京剧人物很吓人。
后来,武冲随父母去了哈尔滨,电视在那里同样是“稀罕物”。文化大革命时期,电视节目更少了,《红色娘子军》等8部样板戏被翻来覆去地播,潜移默化中,把这8部戏的台词记了个滚瓜烂熟。
上世纪80年代初,武冲在东北做了几年中学教师之后,他考回北京读大学。这年,准备成家的武冲抱回了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机,引得街坊四邻都跑来看新奇。“当时,家里有台电视机还相当显身份的。”武冲回忆说,那时中国平均1500多人才有一台电视机。
武冲家的电视顺理成章地成了邻里邻居的公用娱乐设施。因为新鲜,就连广告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尽管没多少频道可选,可每次都得等到电视台把一天的节目全放完,出现雪花了人们才肯散去。
几年之后,武冲有了点积蓄。他想把家里的电视换成彩色的,却发现彩电还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凭票供应。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家电业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掀起了一场设备引进的浪潮。统计显示,从1985年~1987年,全国各地共引进了115条彩电生产线。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达到1934万台,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1988年,武冲惊喜地发现,买彩电可以不用票了。自此以后,彩电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才终于飞入了 “寻常百姓家”。
从黑白到彩色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面向北京地区开始实验广播(1978年5月1日改名为“中央电视台”),并于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当时全北京的电视机数量总共只有50台。这被看做中国电视产业的开端。
可是,“‘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让刚刚起步的中国电视产业几乎陷入了停滞。”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哈艳秋告诉记者,当时电视节目的播出和制作主要依赖胶片,程序繁杂,质量粗糙。传播技术的滞后,加上教条的电视传播观念,让电视的媒体特色在改革开放之前并不突出,广播一直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电视台甚至生存困难。那时候,无论是电视从业者还是观众,恐怕都想不到,电视机有一天会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1970年,全国电视专业会议决定进行彩色电视制式的“攻关会战”,彩色电视被上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最终中国电视制式通过引进技术、设备和产品实现,确定为PAL的彩色制式。1973年,电视台开始陆续发射彩色电视信号。但由于整体经济水平的限制,黑白电视仍然占据着主流。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电视机解除凭票供应后,彩电才开始普及。
而《国际新闻》、《新闻联播》、《动物世界》等节目开播、《加里森敢死队》、《血疑》等境外电视剧引进,以及春晚出炉,一系列荧屏新事物的出现,也让中国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变得色彩斑斓起来。
1981年11月,电视台现场直播了在日本举办的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力克群芳。节目一结束,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学生纷纷高举五星红旗在校园里游行庆祝,高呼“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改革开放之初,这场比赛点燃了大众的激情,也大大增强了中国人的自信。
1987年,费翔在春晚上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照亮了整个华夏大地的“追星族”,迪斯科、爆炸头、喇叭裤成了流行。而《西游记》、《红楼梦》等一批国产连续剧的播出,更是造成了万人空巷的盛况。
这一时期,伴随着电视的普及和观众的迅速增长,电视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电视制作技术和制作水平成熟起来,传播的方式也开始出现重大变化。比如在新闻领域,电子新闻采集设备和多媒体非线编辑系统的应用,让电视新闻的采访和制作变得容易了许多,同时也为增加电视节目播出量和播出次数、提高新闻时效创造了技术条件。
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确定了“分级建设,四级办台”的方针,打破了原来中央和省(区、市)两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