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病课件16.大豆病害及其防治知识介绍.pptVIP

农病课件16.大豆病害及其防治知识介绍.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病课件16.大豆病害及其防治知识介绍.ppt

* * 大豆病害及其防治 2013级生控班2组 成员: 张翘楚 莫嘉欣 唐天琦 大豆病害介绍 大豆病害防治 答疑 1 2 3 Contents 目 录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东北地区是大豆的主要产地,由于各种病害的为害,减产严重。 全世界已报道的病害有120种, 其中真菌病害60多种, 细菌病害10种, 病毒病害28种, 线虫病害20种, 高等寄生植物2种, 植原体病害3种。 大豆病害主要种类 大豆猝倒病 大豆锈 病 大豆花叶病 大豆菌核病 细菌斑点病 大豆霜霉病 胞囊线虫病 大豆灰斑病 大豆立枯病 大豆根腐病 病原为核盘菌,属于子囊菌亚门(Sclerolinia sclerotiorum) 大豆菌核病,又称为白腐病、死秧子病、白绢病。发生于东北、华东、西南等地区的各大豆产区,其他地区仅有局部发生。一般病株率为3%~5%,严重时达20%~30%,使田间成片植株腐烂枯死。该病危害地上部,在大豆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造成苗枯、叶腐、荚腐等症状,但以成株花期发生为主,受害最重 菌核病 大豆病害 症状识别 大豆菌核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幼苗期发病较轻,但遇到阴雨天气,湿度大时,病情发展迅速,病斑不断扩大,幼苗逐渐枯萎死亡。成株期发病重,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观察,首先在植株上部出现褐色叶片,近而枯死。病株茎部陆续发生褐色病斑,上升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茎中内空皮层往往烂成麻丝状,内有黑色圆柱形的菌核依次排列。整株枯死后呈灰白色,外部的菌核颇易脱落。重病荚部的病斑发展速度快,不能结粒,最后全荚呈苍白色。轻病荚可结粒,病粒腐烂或干缩皱瘪。 生理生化特征 病原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0-25℃。在15℃以下菌丝生长缓慢,0℃时停止生长。15~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菌丝的生长速度加快。25~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菌丝的生长速度碱缓。菌丝在3o℃条件下生长量很小,60h即停止生长。在35℃,菌丝完全死亡。光照对菌丝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影响。 微酸性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发育,菌丝在中性条件下生长缓慢,碱性条件完全抑制菌丝的生长。 随着C/N比值的提高,菌丝的生长速度减缓.C/N值降低,即氮素的量相对较大,菌丝的生长速度加快,说明氮素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发育。? 病害循环 此病以菌核在土壤、种子、堆肥和病残体内越冬或者越夏。土壤和病残体内的菌核是此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大豆菌核病是在田间主要靠气流传播,即气候适宜时土壤表层的菌核陆续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成熟后释放大量的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大豆茎及其他部分 大豆菌核病以初侵染为主,再侵染对其影响不大 发病条件 该病在较冷凉潮湿的条件下发生,适宜温度为5~20℃,以15℃最为适宜。在生长季节,湿度是影响菌核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在多雨、潮湿并有光照的条件下,菌核才能萌发形成子囊盘。菌核病菌寄主范围广,除大豆外,还有很多寄主植株。向日葵茬种大豆,重茬、迎茬大豆,低洼地大豆,密度大长势繁茂的大豆发病重,7月底~8月降雨多的月份,发病重。 Ps:地表湿度直接影响菌核的萌发、子囊盘的形成和子囊孢子的成熟;空气湿度则影响子囊孢子的萌发和侵入。 田间有效菌核数量越多,发病越重。田间土壤菌核数量的多少决定于土壤、肥料、病残体和种子携带菌核的数量。 Ps:连作地发病严重,轮作地发病较轻。在气候相同的条件下,连作大豆发病率高达76%,而轮作2年地块发病率低于20%。 大豆菌核病田间快速接种鉴定方法研究 【目的】在大田环境下建立快速有效的大豆菌核病田间接种方法,为大豆抗菌核病育种服务。 【方法】采用收集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菌核病分离物,经PDA培养基再生培养,再接种麦粒形成麦粒接种体,利用微创结合锡箔纸捆绑麦粒接种体的方法建立大豆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 【结果】不同大豆种质间的病情指数和病斑长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分离物间的病情指数和病斑长度也存在显著差异,而重复间的病情指数和病斑长度差异不显著,病斑长度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01,P0.0001)。 【结论】该大豆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大豆菌核病分离物的致病性和大豆植株抗性进行鉴定和筛选,可用于大豆抗菌核病育种。? 根腐病是大豆的三大病害之一,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减产在25-75%,甚至绝产。 根腐病 大豆病害 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茄腐镰孢菌(F.solani)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终极腐霉菌(Pythium ultimum) …… 与根腐病的发生相关的病原菌 尖孢镰孢菌 大豆疫霉菌 立枯丝核菌 为明确福建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组成,于2007~20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