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儒家传统知情同意与公正原则-HKBUInstitutionalRepository.PDF

导言儒家传统知情同意与公正原则-HKBUInstitutionalRepository.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言儒家传统知情同意与公正原则-HKBUInstitutionalReposit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Comparative Philosophy of Medicine 《中外醫學哲學》《中外醫學哲學》 Volume 11 | Issue 1 Article 1 2013 導言:儒家傳統、知情同意與公正原則 Ellen Y. Zhang Hong Ko ng Bap tist University, H ong Ko ng Follow this and additional works at : .hk/ijccpm Part of the Applied Ethics Commons, and the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s Commons This Article is brought to you for ree and open access by HKB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has been accepted for inclusion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 Chinese Comparative Philosophy of Medicine 《中外醫學哲學》 by an authorized editor of HKB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repository@.hk. 中外醫學哲學 1 導言 :儒家傳統、知情同意與 公正原則 張 穎 * 本期論文選自 今年暑期由 中國內地 《醫學 與哲學》雜誌社和 香 港浸會大學 應用 倫理學 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七屆 “建構中國生 命 倫理學 研討會”的部分演講報告 。大多數論文圍繞當今中國醫學 倫理學出現的具體問題與實踐,從儒家生命倫理學與西方生命倫理 學的雙重面向探討有關 知情同意、醫療公正 、家庭醫療儲蓄和中國 傳統醫學知識論等諸方面的問題。本期每一篇論文都是在面對人們 早已熟知的普世價值觀及倫理原則的同時如是發問 :什麼是 中國生 命倫理學所應有的 “中國特色” ? 顯然,學者們不是為了添加 “中國色彩”而談論 中國特色,因 為生命倫理學中的諸多問題是具體的、實在的、帶有不可消除的文 化烙印。本期中有三篇論文都是與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這一議題有關。然而,在中國語境下討論知情同意的是與非,就不 是單單考量 “人權” 、 “個體尊嚴”與 “自主權”這樣的抽象的、 理性的、普世的概念 (concept)和論題 (discourse) ,而是要審視一個具 體的、活生生的道德主體、一個帶有社會關係以及家庭歸屬的道德 主體。因此, “誰同意?” 、 “誰決定”——這成為生命倫理學的一 個關鍵問題。 在 生 命 - 醫 學 倫 理 學 中 , “情 境 主 義 ” 或 “脈 絡 主 義 ”(contextualism) 的 信 仰 者 大 多都 會 強 調 道 德 哲 學 的 特 定 性 張 穎,香港浸會大學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中國香港。 《中外醫學哲學》XI:1 (2013 年) :頁1-8 。 © Copyright 2013 by Global Scholarly Publications. 2 中外醫學哲學 (specificity)和特殊性 (particularity) 。在中國生命-醫學倫理學的語境 下, “知情同意”的特定性和特殊性恰恰表現了儒家獨有的家庭觀 及個體觀。因此也正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看到一般性道德原則與 具體的道德經驗、情感、意向之間的距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我們 的道德焦慮源於我們意識到具體的道德經驗情感、意向的多樣性、 多變性、非一致性。 “One size fits all”這個原則不靈光了,我們必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