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20世纪50年代重庆三座重要建筑.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话20世纪50年代重庆三座重要建筑

漫话20世纪50年代重庆三座重要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共和国时期的建筑活动也自然是以这个日期为准的。大凡一个国家在立国之初都有一个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建筑指导思想左右着主流建筑活动,而这个指导思想往往表现在政府颁发的政策法令上,也更具体地体现在建筑作品上。我以为,在60年之后的今天回顾共和国初期的建筑指导思想,重庆市20世纪50年代的三个建筑作品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这三座建筑分别是:西南军政大礼堂(后改名为“重庆市人大会堂”)、中共西南局办公大楼(西南局撤销后成为重庆市委办公楼)和重庆市委办公楼(后改作重庆市博物馆),在中共西南局1949年12月8日进驻重庆后不久决定建造。   这三座建筑是当时重庆最重要的公共建筑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以前者的富丽堂皇与后二者的质朴简约形成鲜明的对照,由此所组成反差强烈的整体建筑面貌昭示着的某种象征意义。      三座建筑概况      1、西南军政大礼堂   西南军政大礼堂于1951年6月奠基,1954年4月落成,占地面积2.5万m2,建筑总高度为65m,其中礼堂高55m,内有5层,现用4层,可容观众4 206人。它由著名建筑师张家德先生设计。整组建筑坐落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心地带的缓坡之上,外观采用了明清两代的宫廷建筑风格 中轴线对称格局;正立面中央以首层7间柱廊之上建重檐歇山顶9间殿堂构成正门入口 背后即以仿北京天坛祈年殿的3重檐圆顶攒尖屋盖的大礼堂构成建筑主体,左右两翼对称配以一字排开的3层阁道式配殿,其两端和中部又以方亭、八角亭式塔楼为起始点和过渡。其整体立面构图以中央主体之高耸入云而据震慑力,辅之以两翼之起伏、舒展,不失其视觉上的韵律效果又以绿琉璃瓦顶、红漆柱和米黄色墙体构成金碧辉煌的华贵色调。此建筑是继续吕彦直先生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之后,又一个借助现代西方建筑技术而展示中国民族建筑样式之美的大型建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天坛祈年殿3重檐样式在公众心目中,是高于紫禁城太和殿的最高等级建筑形式。   据资料显示:建设者在没有大型高吊起重设备的情况下,采用“堆积法”,将35000多根楠竹,木???搭架,最终把总重量约280多吨,厚约1m的双层钢架,以40 000多颗铆钉连成的36片网架组成的大厅半圆型球壳顶架支撑在混凝土柱上。礼堂中径跨度长46.33m,整个顶盖可随热胀冷缩,在支点座上,顶壳可内外移动44mm。建成后,此建筑即正式命名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1955年更名为“重庆市人民大会堂”至今。   受当时的建筑技术制约,此建筑在视听效果等功能上存在着某种不足,但仍以外观的大气势至今仍作为标志性建筑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1987年,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和伦敦大学著名专家教授共同主编增订出版的《比较建筑史》一书,首次向世界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国内著名建筑共43项,其中重庆人民大礼堂排列第二位。   相比较重庆市人民大会堂的富丽堂皇 中共西南局办公大楼和重庆市委办公楼则是非常简朴的,以致我们今天会时时担心其会在将来当作一般性建筑被拆毁。又由于二者不似重庆市人民大会堂那么著名,其中一座更身处政府机关的高墙深院之内,基本数据资料很难获得。在此,只能简述如下:      2、中共西南局办公大楼   中共西南局办公大楼(中共西南局撤销后成为重庆市委办公楼)今在重庆市委院内,因近年启用新的办公大楼,现用途不明。此建筑为砖混结构,地上3层、地下1层,平顶,平面略呈横置的工字形,仅在中部略向前、向上凸出一个高4层的门庭作建筑主体。整体建筑外观以红砖墙、矩形玻璃窗构成朴素的建筑色调,在门庭上端饰白水泥“工农兵”浮雕,并以此为中心,顶楼上檐部分环绕一圈宋式浮雕作为此西南行政中心建筑的唯一的装 饰。此建筑于1951年奠基,1953年交付使用,由著名建筑历史学家陈明达先生设计并监督施工。         3、重庆市委办公楼   重庆市委办公楼(后改作重庆市博物馆),座落于市中心,依枇杷山山势而建,距山巅仅一步之遥。此建筑为砖混结构,主体3层,建筑面积约23万m2,红瓦顶,米黄色墙面无花饰矩形窗户;因地形而以一个横向长方形为横轴,左侧向山下延伸一矩形和一个正方形门庭,右侧向山顶延伸一个矩形由此组成建筑平面,正立面以4层塔楼门厅和偏右布置的门廊,台阶等组成建筑立面的构图中心。于1951年奠基,1953年交付使用,亦由陈明达先生设计并监督施工。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重庆市委迁居原中共西南局办公大楼,此建筑于1955年改作原西南博物院,后又改称重庆市博物馆,是西南地区一座重要的综合性博物馆。   粗看起来,这两座楼除了正立面的朴素大方及环境的清幽之外,似乎与近代大多数中国建筑师的仿效西洋风之作并没有大的区别,但仔细观察,则会发现,设计者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