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中外经济史 4.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pptVIP

历史必修2——中外经济史 4.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必修2——中外经济史 4.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2课 从“周幽王烽火戏诸候”到“竹信” 从“漂流瓶”到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 “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百年间通信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飞速发展。 郑和下西洋是一个庞大的船队,船队与分船队之间需要的联络、指挥、调度,在当时还没有近代通讯方式时,茫茫大海上刮风下雨雾天怎么联系---- 郑和船队用什么方式联系呢?船队配有交通艇、音响信号、旗帜等装备。史书记载,船队“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务在前后相继,左右相挽,不致疏 虞。”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1956年7月14日8时,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2000年12月12日,赛欧下线,引发了无数中国人对家庭轿车的新梦想 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首次超过200万辆。世纪末,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清末民初,近代的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民国时期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加上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公路交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现在我国公路里程居于世界第一位。 开封黄河公路大桥 焦作黄河公路大桥 江阴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1903年制造成功,美 国的赖特兄弟驾驶“飞行者” 号试飞成功。 冯如 冯如和他的飞机 1909年9月21日,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由冯如制造的飞机诞生了,标志着中国航空业的开始。值得一提的是,1910年他制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并获得当年的国际飞行比赛一等奖。 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 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西风。 在冯如追悼会上,有一幅脍炙人口的挽联: 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标志着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到1949年,中国国内外航线52条,航线总长度近八万千米。 新中国成立后,“一五期间”我国建成了自己的飞机制造厂。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航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全国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等都有航线,并和许多国家有直通航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南航客机 一、近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变化 轮船运输 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 20世纪90年代,萎缩。有的转向旅游服务业 铁路交通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京张铁路) 民国以后,进展缓慢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宝成、兰新铁路 九五期末,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京九铁路) 公路交通 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 民国时期,发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公路网、公路大桥) 航空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1920年,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电报—电话—互联网之电报在中国 19世纪70年代初,丹麦的电报公司未经清政府同意,擅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并建立了第一个电报机房。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此后,清政府开始在各省架设有线电报线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 后来,无线电报陆续开设,但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商业目的,民间百姓使用很少。 民国军用电报封套 文革语录电报封套 50年代电报宣传单 世界通讯83周年纪念封套   真迹传真电报于20世纪20年代末在上海出现,当时也称“摄影电报”,因收报操作流程类似摄影,以正片收录,经冲洗显影、定影、烘干后投送,故此得名。 1958年9月上海电报局自制成功的我国最早的国产360转传真电报机 高中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二) 青藏铁路的十个世界之最(视频) 阅读引言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何时?有何内容?詹天佑有什么重要活动?有什么影响? 《孙中山视察广东上班铁路时与詹天佑等人合影》的图片说明了什么?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中国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有哪些?这些交通工具使用反映出什么时候问题? (3)我们今天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中国传统的交通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