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试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试题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试题 一、口语交际(8分) 1、“三改告示牌”的故事中,三句告示语前后依次为 、 、 。(3分) 2、第三句告示语这句话的出现,从管理人员的观念看,相信美好的语言会促进人们产生 ;从游客的心理看 。(2分) 3、听了“三改告示牌”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或启发?(3分) 二、积累与运用(18分) 根据给出的诗句,补充填写下句,要求书写工整。(3分) ①峨眉山月半轮秋, 。 ②有约不来过夜半, 。 ③江山代有才人出,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① (jī)绊 ②吞(shì) ③ (piāo)悍 ④悲(chuàng) ⑤归省( ) ⑥蓦( )地 ⑦阴霾( ) ⑧窥伺( ) 3、文学常识(7分) ①《伟大的悲剧》作者 , 作家(国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和 方面。 ②《马》的作者 , 国 家、 家。他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 》。 ③《黄河颂》选自组诗《 》,这是一部 作品, 词, 谱曲,由 个乐章组成。 三、现代文语段阅读与欣赏(30分) (一)(12分)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班羚为一拨。在老年斑羚队伍里,有公斑羚,也有母斑羚;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有身强力壮的中年斑羚,有刚刚踏进成年行列的大斑羚,也有稚气未脱的小斑羚。两拨分开后,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斑羚那拨少十来只。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归进老年斑羚的队伍。这么一倒腾,两拨斑羚的数量大致均衡了。 ………… 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该语段的课文《斑羚飞渡》选自《 》,作者是 。(2分) 2、整个斑羚群为什么要分为两拨?(2分) 3、“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里的“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2分) 4、为什么文章结尾再次写道彩虹?它有什么作用?(3分) 5、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改写文章的结尾,字数控制在50—120字之间。 (3分) (二)(8分)忆读书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来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的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