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秘书心理健康.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六章 秘书心理健康

第十六章 秘书的心理健康 了解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之间的关系; 掌握影响秘书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秘书活动的紧张性、快节奏和高压力,都对秘书 的心理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对秘书人员进行培养、选拔、考核、配置等工 作中,应重视心理品质这一重要条件。秘书在自我发 展、自我完善的进程中,也要努力加强心理修养,不 断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 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已从单纯的生物性角度转变 为既重视生物性的健康,同时又重视社会心理方面 的健康。   心理的健康已成为“健康”概念和范畴中的必然 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健康的标准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卫生 组织宪章》中开宗明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 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 、心理上 、社会上完 全安好的状态”。 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一个健康人 ,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 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 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 处在一个良好状态时,才 是真正的健康。 衡量健康的一些具体标志有10条: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 出血; 头发光洁,无头屑; 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近几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类新的健康标 准。这一新标准包括肌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部分,具 体可用“三良好” (精神健康)和“五快”(肌体健康) 来衡量(见图16-1)。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于生理 卫生而言的,原意是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减 少心理和行为问题与疾病。心理卫生就是指心 理健康,它们实质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 (一)心理致病的生理机制   生理医学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人体健 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分 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发挥作用的。 心理生理疾病与社会心理因素和情绪反应 有密切的关系。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生理疾病所包 括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见图16-2)。 (二)心理问题等级划分 一般可以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 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见图16-3) 。 简捷区分标准评价法: 本人评价——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 中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他人评价——他人没有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没有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 现象; 社会功能状况——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 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的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 力,利用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不良状态(第三状态)   是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 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由个 人心理素质、生活事件、身体不良状况等因素 所引起。   特点:   时间短暂;   损害轻微;   能自己调整。 心理障碍 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 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 或偏离。   特点:   不协调性;   针对性;   损害较大;   需求助于心理医生。   心理疾病 由于个人及外界的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 理反应,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 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特点:   强烈的心理反应;   明显的躯体不适感;   损害大;   需心理医生的治疗。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类基本心理状态涉及最健康、健康、较 健康、心理缺陷、较轻的心理疾病、严重的心 理疾病,这样一种连续谱的分布。   在心理生理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生理因素 与社会因素以心理因素为中介作用于人体,共 同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机体防御机制崩 溃,从而影响机体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心理生理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社会因素、心理 因素、生理因素交织在一起,影响机体健康,导致疾 病的发生(见图16-4)。 日常生活中,许多社会心理因素会形成强烈的刺 激,使人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