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经》的启示和实践
PAGE \* MERGEFORMAT25
关于《道德经》
任继愈
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生,山东省平原县人。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4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硕士)。1942—1964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4—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现属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筹建中国第一所宗教研究机构,并与北大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1987年起先后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誉馆长,兼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等。作为学术界的代表,当选为第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著述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子全译》等。主编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国佛教史》、《中国道教史》、《宗教大词典》、《中华大藏经》等。另有学术论文多篇。
中国哲学史上来说,影响中华民族文化的两个最有名的学派,一个是老子的《道德经》所代表的道家,一个是孔子的《论语》所代表的儒家。这两个系统是先秦文化的主流,后来演变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先秦诸子号称百家,其实主要就是孔、老两家。后来孟子作为孔子的辅助学派,庄子作为老子的辅助学派,孔孟老庄四家归根到底还是两家。现在我就只讲老子的《道德经》。
一、尊道
“道”字产生较早,可是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提出是从老子开始的。最早的“道”字,是走路的意思,就是道路,字形就是划了一条街道,中间有一个人,人在走路,而且最早也是动词,行动走路。后来老子开始对“道”赋予一种新内涵,意义就丰富多了。
老子以后,“道”的意义丰富多了,“道”在中国哲学史上呈现出一个固定的范畴,还有“仁”、“义”、“礼”等都是中国哲学史重要的范畴。
老子提出“道”,是一大发现。老子的“道”包括很多意思,比如“混沌不分”,最早“一”也叫做“道”;“道本自然”,道本来是这个样子,自然不是现在自然界的自然,就是自己那个样???,也叫做“道”;是构成万物的一个最原始的材料,所以老子叫“朴”,就是还没有雕琢成器的一个器物,也是指的“道”;有不同的看得见的东西,所以“道”叫作“无形无象”。
“道”离不开普通事物和普遍的规律,所以老子开始用的时候,觉得很困难,因为过去没有人这么用过,没有这么丰富的内容,所以有时叫“无名”,没有给它一个名称。所以《道德经》开始讲,没有一个名称,勉强叫“道”。“道”的意思从老子开始丰富多了。“无名”、“朴”、“无象”,又是“无形”、“无状之状”,没有形状的一种状,“无物之象”,没有对象的一种“象”。
关于“道”是精神性还是物质性的,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长期的争论,现在回头看这个争论是多余的,因为人类那时还没有唯物、唯心,没有像后来恩格斯那么清楚。勉强说是心或是物,就替老子说他本来没说过的话,老子没有这么想。所以我们理解老子,理解古时候,可以做出我们的解释,但是倒退回去说老子在2500年前已经说了“道”是物质的或者是精神的,这是替老子做结论,不科学,是不对的。
二、贵无
老子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贵无”。“贵无”概念提出“无”,这个“无”的提出是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关于这个问题,因为过去人讲的不多,我想在这个地方借这个机会多说几句。
人类认识外界的过程总是由外向内,由具体到抽象。近半个世纪以来,儿童心理学有很大的发展,研究儿童认识外界的过程及其发展轨迹,经过观察、实验、比较,得出的结果大致可靠,比较接近儿童思维成长的实际状况。由此推论一个民族是不是也要经过一个幼年期、儿童期到发展成熟?一个民族也要有一个像儿童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儿童认识外部世界,总是先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由近及远。先认识母亲及其家人,扩大到身外周围的食物、玩具,再扩大到鸟兽、草木、鱼虫等目力所及的范围。如高山、大河、天空、气象、风雷等外界,虽在视听范围之内,并不能引起足够的认识,日月星辰先被认识,日月星辰附着在更大的“太空”中,则较迟才会引起注意。
随着人类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化,逐渐从“有”认识到“有”的对立面 “没有”,“没有”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实。原始人打猎捕鱼,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两者出现的频率都很高。
民族也有一个过程,“有”认识是先认识,关于“无”的认识就比较麻烦。“无”最早是死亡的“亡”字,人死亡就没有了,“亡”就“无”,都念wu,后来变成“無”。
湖北荆门发现的楚墓竹简《老子》,早期竹简“无”字都写作“亡”,后期竹简的“无”字是很复杂的“無”字。为什么后期竹简里的不用“亡”字而用“无”呢?这就有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后来的“无”除了没有以外,还有其他的意思。比如说“无偏无党”中的“无”就是不要的意思。不愿意也叫做“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