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稳 中 有 变 易 中 有难
——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北京市2010年中考的大幕刚刚落下,和往年一年,今年的北京市语文试卷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来出题,很多考生考完语文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本次中考语文试题很简单,殊不知,越是简单的题往往越不容易得分。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共六道大题,21道小题,和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结构基本一致。下面我们就逐一解读每一道题。
第一道大题,分别从字音、字义、词义、句意四个方面来进行考查。第2、3两道题虽然出题形式较09年来说有些不同,但是考查点却是没有丝毫的变化。
第2小题虽然难度不大,但是细究起来却是有点意思,其中“忍俊不禁”和“情不自禁”这两个词语中的“禁”意思一样,是“控制”的意思,不是“禁受”的意思。判断起来非常简单,只要将“禁受”的意思代入其中的任何一个词语,即可得出结论。其实这道题的难在对“忍俊不禁”的理解,“忍俊不禁”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赵磷《因话录》卷五中的一句话:“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俊”就是笑的意思,而“忍俊”是含笑的意思;“不禁”指无法控制自己。“忍俊不禁”的意思是指忍不住要发笑。这里面最难理解的就是“俊”这个字的含义。因为在现代汉语里面,“俊”这个字根本没有“笑”的意思。很多学生对这个成语理解不透,导致失分。
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饮水思源”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行百里者半九十”和“功亏一篑”四个俗语的理解。而后者比较好区分,“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这个俗语强调的是对人的鼓励,鼓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而“功亏一篑”出自《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强调的是因为做事只差最后一点努力没有完成导致失败的可惜。两者相比,根据文意,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选择哪个。
难点在对“饮水思源”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理解。“饮水思源” 出自南北朝时期梁朝著名文学家庾信《徵调曲》中的一句话:“落实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比喻不忘本,重在强调思源,只停留在思想层面上,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比喻别人给你一点点的帮助都要加倍回报。重在强调回报,重点关注的是行动。而题干当中明显强调张胜利回报社会的行动,绝不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上。
很多同学往往凭借所谓的语感,觉得读着“饮水思源”比较通顺,就选择了B项,殊不知,没有根据地选择最终是不可靠的。这道题考查学生在意思相近或相似的两个词语之间选择,能否准确地区分两者的不同点和侧重点。而这种考试题型在最近几年的中高考等大型考试中越来越受到青睐。
第4道题难度比较大,很多学生面对这道题的时候无从下手。其实,这道题考查的是句意之间的衔接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下面我们来共同分析一下这道题:
【原题】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级政府_________。
① 要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② 要加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
③ 要贯彻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工作方针
④ 要在公共服务和就业等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切实需要
A. ③④②①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题干当中共三句话,第一句话主要说明“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政府部门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相关政策的最终目的;第二句话主要阐述政府部门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而着重抓的三个工作重点;第三句话主要是说各级政府在三个工作重点的指引下,采取的具体措施。
根据语义相连的原则,我们来仔细分析,题支中的③ 恰恰对应“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题支中的② 正好对应“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题支中的④与“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相吻合。而①句作为最后的总结放到前三句的后面。四句话构成的语段的结构是分——总。
如果单纯从题支分析,不可能将①作为第一句话放在段首。因为由“为达到这个目的”这一句话所限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之后必然填写的是相关的具体措施,不可能是最终的结果。本道题看似简单,实则内藏玄机。如果不能很好的分析清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这道题十有八九要答错。
第二道大题总体难度不大,“名著导读”考的是《左传》,考前一模很多城区在《水浒传》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