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与护理.docVIP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与护理.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与护理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留置导管溶栓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对31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查,在DSA引导下阻断患肢浅静脉经足背静脉留置针注入碘比醇20ml,观察深静脉阻塞的程度及血栓的范围。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健侧股静脉穿刺置人导管鞘先行下腔静脉造影,经5F猪尾导管以20ml/s速度注入碘比醇30ml,了解双侧肾静脉开口位置,于双侧肾静脉开口下方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经导管鞘送入溶栓导管,将溶栓导管头端置于血栓内,用肝素冒封好溶栓导管尾端,每8小时经溶栓导管推注10万单位尿激酶溶液50ml(将10万单位尿激酶溶液50ml生理盐水中),常规抗凝并给予真对性护理干预。结果:31例患者治疗3~10天血栓完全溶解,血管通畅,所有患者于滤器置入第10~14天内取出。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及有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04-02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extremity, DVT)是下肢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被公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因其及极易被忽视,多数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诊治,以至于发生致命性肺栓塞及远期的深静脉功能不全。目前,骨折术后DVT的防治和护理已被广泛关注,因此对DVT形成及时发现和有效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1月~2010年12月对31例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的患者放置滤器进行溶栓治疗,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下肢骨折患者612例。男性384例,女性228例;年龄40~76岁,中位年龄62岁。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31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19例。左下肢骨折17例,右下肢骨折14例;其中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10例;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9例,糖尿病8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14d。   1.2 检查方法:31例患者于术后3~21d出现患肢肿胀、疼痛,伴Homans征或Neuhofs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查明确DVT形成;在DSA引导下,阻断患肢浅静脉经足背静脉留置针注入对比剂碘比醇20ml,观察深静脉阻塞的程度及血栓的范围。   1.3 治疗方法: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DSA检查明确DVT形成的患者,使用Philips公司Integris Alluru Monoplane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3D DSA)机引导,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健侧股静脉穿刺置入5F导管鞘先行下腔静脉造影,经导管鞘送入5F猪尾导管以20ml/s注射速度注入对比剂碘比醇30ml(含碘量350mg I/ml),了解双侧肾静脉开口位置,于双侧肾静脉开口下方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经导管鞘送入溶栓导管,将溶栓导管头端置于患侧血栓内,用肝素冒封好溶栓导管尾端,每8小时经溶栓导管推注10万单位尿激酶溶液50ml(将10万单位尿激酶溶液50ml生理盐水中),常规抗凝并给予真对性护理干预。24小时进行DSA复查,适时调整溶栓导管,直到血栓全部溶解,最后取出下腔静脉滤器。   1.4 统计学处理:收集612例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分析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DVT形成与性别、年龄、骨折部位以及合并症之间的关系。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1]:①静脉血流滞缓:术中患者制动、止血带的应用和麻醉可使周围静脉舒张,术后卧床,肢体处于被动体位,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使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停滞于血管壁,形成血栓。②静脉壁的损伤:术中被动体位、肢体长时间处于被扭曲的状态以及反复复位等对肢体、血管的牵拉,组织缺氧,手术中暴露骨折部位时直接造成股静脉局部的损伤、撕裂,均可造成血管壁的损伤,促使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③血液的高凝状态:高龄患者常合并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期间失血过多或过量输血,血小板粘附性增大等均成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3.2 预防性护理:对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相关宣教工作,讲解DVT形成的病因、危险因素以及DVT的相关知识,对于高龄(50岁)、股骨干骨折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做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