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docx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综合测试题 选择题 1.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把增加重工业中的钢、生铁、金属切割机床等的产量、产值作为赶超西方国家的战略指标。当达到这些指标后,苏联发现自己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重新拉大了。这是由于苏联 A.对高新技术产业重视不够 B.农业发展缓慢,农业滞后 C.企业缺乏竞争,产品质量差 D.重工业比重大,工业畸形 2. 1924年苏联颁布法令,将农民所担负的各种国家实物税全部改征为货币税,国家所需粮食和农副产品一律通过市场收购来完成。这说明 A.国家经济已实现了好转 B.农民负担得到了减轻 C.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D.自由贸易进一步活跃 3. “他‘头脑简单地’尝试改变苏联共产党的结构,实行错误的农业政策,导致了他政治生命的终结。……政治局内的对手迫使他悄悄地提前退休。”材料中的“他”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4. 下图是1953-1983?年苏联的GDP增长率和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导致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赫鲁晓夫的改革严重脱离苏联实际 C.勃列日涅夫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 D.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战略”失败 5. 1975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是因为 A.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 B.苏联革除了斯大林模式弊端 C.美国已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 D.苏联改革重点在重工业发展 6. 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这说明苏俄 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 B.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 C.经济政策不符国家需要 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 7. 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 B.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 C.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 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 8. 勃列日涅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A.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霸 B.成为超级大国 C.增强经济实力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9.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斯大林模式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10. 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 A.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B.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C.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谈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 11. 苏联史专家闻一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他一定要以动员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定要让社会自我牺牲地为苏联效劳。下列属于“社会自我牺牲”策略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管理权下放原则 C.物质利益原则 D.农业集体化政策 12. 学者陆南泉认为,苏联要在工业化时期控制粮食、取得资金,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消灭“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的个体农民。能佐证这一观点的举措是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实行农产品收购制 13. 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号召“……共产党员及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在星期六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材料内容出现的背景是 A.十月革命后俄国国内外形势十分恶劣,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保卫革命成果 B.新经济政策结束后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 C.二战期间为了支持国际反法西斯,全力支持卫国战争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俄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 14. 据统计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