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生态发展模式.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水市生态发展模式

赤水市的生态发展模式      赤水市地处遵义市西北部,素有“黔北明珠”之美誉。境内有1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13个一级景点,山川秀丽、风光优美,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成绩均居全省前列。赤水市在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基础上,又作出了争创贵州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市的战略构想,并于2008年启动,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为载体,推进生态建设更快更高发展。      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互动。“保护”和“发展”并不是一对必然矛盾,生态经济的发展,可促进生态和经济两者互动,实现共赢。赤水市委、市政府多年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培育竹产业和旅游业两大支柱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的“两业”产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生态经济保持了强劲的竞争力和旺盛的后续发展潜力。生态农业基础地位巩固 。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迅速,一个示范点已获得了“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称号,连续五年施用有机肥年均增幅保持在9%以上,其中利用秸秆年均增幅达20%以上,促进化肥年用量平均削减了9.5%。建成沼气池8575口,农民人均纯收入3068元。生态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国循环经济示范项目黔北20万吨纸浆项目,引领赤水绿色竹产业快速发展,竹产业列入《贵州省“十一五”重大专项科技支撑项目》,赤水竹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正加紧建设,竹加工制品在2007年中国(广州)国际竹藤产业贸易博览会上取得“五金一银”的优异成绩,新锦公司竹地板荣获国家出口免检产品称号,成为贵州唯一获此殊荣的竹产品,金钗牌“赤水山宝”在第四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绿色生态食品――赤水竹笋系列食品成为航空食品,纸业下游产品开发势头强劲,天竹纸业公司年产5万吨高档生活用纸生产线已动工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2003年以来,全市加大了对水电资源的开发建设力度,目前年发电达2.3亿度。大力发展城镇民用天然气,2007年建成两个加气站,短程汽车全部实现天然气代燃油,清洁能源推广应用率达91.2%。生态旅游快速发展。景区基础设施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完善,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创建成功,丹霞地貌捆绑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红色旅游项目争取成功,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项目已评审通过,后续旅游资源有序开发,五柱峰景区正式对外试运营,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7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门票收入35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45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30%和28%。   二是持之以恒生态建设,做到“保护”和“建设”并重。要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仅“保护”是不够的,需要全力以赴进行“建设”。5年共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0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比重由治理前的56.14%下降到了48.61%,土壤侵蚀量减少30.34%,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面积达696.3平方公里。2003年以来,投资近亿元实施了城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两个重点项目。在乡镇开展整脏治乱和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到2007年沿河乡镇完成了垃圾填埋或转运设施建设,结束了向赤水河和习水河边倾倒生活垃圾的历史。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投资1200万元,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4%,人均绿化面积达27.6 m2。自2003年启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以来,累计关停达不到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13家,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达100%,工业废水排放标率2007年达到了90%以上;常年大气污染指数控制在33~80之间,各项指标稳定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各水域功能区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都保持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4.5分贝以内,水、气、声环境质量全面达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各项指标要求。   三是努力培育生态文化,实现观念与行动合一。人的观念是生态建设的关键因素,浓厚的生态文化是培育人们环保生态观念的土壤。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30年来,赤水少出生10万人,可以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赤水人口计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重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多年来,通过“6?5”环境日、水日、植树日、土地日、“12?4”法制宣传日等节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稳步推进。目前,已创建绿色学校45所,省级绿色社区3个。   四是全力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市,做到巩固和提高同步。停步不前是倒退,只有确立更高的目标、找到更好的载体才能做到生态建设的巩固和提高同步。为真正落实“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理念,巩固现有生态基础,提高发展层次,赤水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实际,作出了争创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市的战略构想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