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外思想文化激烈碰撞.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现代中外思想文化激烈碰撞

近现代中外思想文化的 激烈碰撞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赵和平教授 主要问题 一 文化与文化发展 二 近代以前的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三 近代以来中外思想文化碰撞的四个阶段 第三个问题是本讲重点。 一 文化与文化发展 1 中国文化与人类文化 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是古代人类四大传统文化之一(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印度文化;古伊朗——伊斯兰文化),而且是此四种文化中延续几千年、一直没有中断的唯一一种文化。 2 什么是文化 三层文化论: 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深义文化。 3 文化发展 古往今来,各种文化都是在互相冲突、互相碰撞当中互相融合,互相消化吸收之中前进的。中国文化的前行与发展亦如此。 二 近代以前的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1 汉武帝时: 张骞与丝绸之路 2 中古时代 佛教东传 (华佗 曹冲称象) 3 明朝末年 与传教士“福音”同来的西方新技术 三 近代以来中外思想文化 碰撞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甲午战败) 第二阶段——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时期 第三阶段——五四运动时期 第四阶段——中国共产党崛起之后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失败) 林则徐:《四洲志》——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官僚集团: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第一阶段的特点: 就整体而言,第一阶段即张之洞等人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阶段,向西方学习停留在物质层面,这个阶段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而宣告完结。 第二阶段——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时期 1 戊戌维新 甲午战败后国人思痛:学西方只学技术不行,还要考虑制度问题。 由于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中国出现了废科举,兴学校,开议会等等一些教育制度、政治制度的变革,其中的高潮就是1898年的戊戌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 2 辛亥革命 完成了国体、政体这个制度中最主要层面的变革,同时对传统的理论、名教观念亦给予否定。辛亥革命后掀起出国留学热,尤以留日为多。新文化运动即是一批留日学生如李大钊、陈独秀、郭沫若、周作人、鲁迅及留欧留美如胡适等发动起来。 第二阶段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第二阶段中西文化碰撞较第一阶段有所深入,即由物质到制度层面的转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规律。 第三阶段——五四运动时期 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打出科学与民主(德、赛先生)两面大旗,主张“全盘西化”,不再提“中体西用”,也不再说“西学中源”,而是中华文化西来,要和一切传统实行彻底决裂。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种做法甚至走向极端。 五四运动中的陈独秀与李大钊 中国之民族 为“劣等东洋民族”;“爱和平、尚安息、雍容文雅”为“卑劣无耻之根性”。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 ——李大钊《东西文明之根本异点》 第三阶段的特点: “五四”时期冲破了传统习惯势力,全盘西化尽管不妥,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使人们认识到:要使中国迈入真正现代化国家行列,必须认识文化最深层次的问题,即意识观念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运动使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一种社会科学传入中国,并很快地取得了其应有的地位。 第四阶段——中国共产党崛起之后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教条主义的教训:“右倾”与“苏化” 2 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三湾改编 井冈山会师 遵义会议 第四阶段特点: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附 论 第一:近现代中外思想文化的碰撞印证了异质文化交流中由物质→制度→思想、观念、精神的规律和过程。 第二:任何外来文化思想必须与本国的情况相符合,才具生命力,即吸纳外来文化有用部分,发扬中国文化之长、去其糟粕。换言之,中国必须有中国的特点 。 * * 林则徐像 林则徐像 魏源《海国图志》 曾国藩 李鸿章 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天演论》的译者严复 井冈山会师?油画 *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