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1a-中医药起源.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內容介紹 中醫藥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中醫是什麼?有沒有用? 中醫診斷疾病及治療方法 中藥的命名 中藥的性狀鑒別 中醫藥的現代化研究 中藥的加工炮製技術 中醫藥起源 1. 源于聖人﹕伏羲﹐神農﹐黃帝﹐歧伯﹐雷公等 黃帝內經 2. 源于巫﹕新石器時代晚期。以祖輩流傳下來的藥方和方法治病。 3. 源于動物本能﹕利用自然物進行救護。 夏﹐商﹐周﹐春秋(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476年) 商代發展成干支記日法。甲骨文中已有象形心﹐及34種病症和病象如﹕病首﹐病骨﹐病軟﹐病旋等及“小病臣”之職。並反應出砭法除病﹐按摩療腹疾﹐艾灸治病等。 周代發明了用圭表測影﹐以確定冬至和夏至。對熱病﹐昏迷﹐浮腫﹐逆產﹐不孕等已有初部的認識。在尚書周易詩經等可見。詩經記載病名40種。治療方面有食養﹐藥療﹐酒劑及針刺火灸。對藥材已開始研究。 春秋時期﹐測定了一年四季的各個節氣。在左傳也述及了部分病名如折肱﹐傷疾﹐狂咬病﹐孫叔敖突禿﹐陳豹望視﹐食道瘤等疾患。 對毒藥及藥物副作用已有了解。 治病時﹐食療﹐藥療﹐針灸已逐步取代了巫師的祈禱﹐祭祀和咒禁﹐是中醫診斷的開端。 已有了初步的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六氣致病說﹐診斷治療已不再求助于占卜﹐問卦。 戰國 醫學理論體系的初步形成 諸子百家中以儒家﹐道家﹐陰陽家對醫學發展的影響最突出。 鄒衍開始把陰陽和五行兩種學說聯係起來﹐並以解釋各種自然及社會現象。 黃帝內經的產生奠定了中醫學基礎理論。 傷寒雜病論張仲景的大著問世確定了臨床醫學上的辨証論治的原則。 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載藥物365種﹐按其性能功效分類。 著名醫家有﹕扁鵲﹐淳于意﹐華陀﹐張仲景等。 神醫扁鵲 春秋戰國時代名醫,醫術精湛。按照古人的傳說,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將安康和快樂帶到哪里,好比是帶來喜訊的喜鵲,所以,古人把那些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稱作“扁鵲”。 扁鵲是中醫學的開山鼻祖。世人敬他為神醫。 扁鵲創造瞭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法的基礎。 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 淳於意 淳於意診斷疾病,注意詳細記錄病案。他將典型病例進行整理,寫出了中國醫學史上第一部醫案—《診籍》。 針灸技術,在《診籍》中已見有效地應用。 緹縈救父。 醫聖張仲景 東漢末著名醫學家,撰《傷寒雜病論》。 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華佗 “建安三圣” 華佗(約145?-208),東漢末醫學家,字元化,一名旉,漢族,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華佗與董奉、張仲景(張機)並稱為“建安三神醫”。“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後施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又仿虎、鹿、熊、猿、鳥等禽獸的動態創作名為“五禽之戲”的體操,教導人們強身健體。 西晉---五代 (公元265-960) 醫藥學的全面發展 醫學理論提高﹕楊上善﹐王冰對黃帝內經的注釋及發揮。 王叔和﹐孫思邈對傷寒雜病論的整理和研究。 王叔和對脈學進行了全面總結﹐撰脈經。後人著脈訣。 病因証候學的探索﹐諸病源候論論述1739種病候。 孫思邈﹐自幼好學﹐弱冠之年即精諸子百家之言﹐善言老莊﹐又好釋典﹐兼通陰陽﹐推及醫藥。從他踏入醫學殿堂起﹐即發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的誓言﹐而不為功名利祿所動。隋﹐唐兩朝數次召他入朝為官均被謝絕。他著千金方寓意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曾帶領六百余麻瘋病人同往深山治病﹐莫不一一撫養。專著大醫精誠大醫習業譜寫醫德光輝﹐有系統的闡述醫家的道德規範。 藥物學的進步﹕ 晉﹐梁朝陶弘景著本草經集注載藥730種。40歲辭官隱居山中煉丹修道﹐兼行醫業。 隋、唐、五代 唐政府組織編撰新修本草正式頒行全國。 後又有食療本草本草拾遺食性本草海藥本草雷公炮炙論 針灸的進展﹕ 魏晉的針灸甲乙經。唐朝出現了彩色經絡穴位圖及針灸教學。 醫學教育﹕ 有了內科﹐婦產科﹐小兒科﹐外科﹐按摩科﹐骨傷科﹐五官科。 中外醫藥交流﹕和朝鮮﹐日本﹐西藏﹐東南亞諸國﹐阿拉伯諸國的醫藥交流。 宋--元 (公元960-1368年) 醫藥學的突出成就與醫家的創新 1 儒醫 的出現。宋代士人知醫成尚﹐文化水平提高﹐推動了醫學的發展。 2 宋元金時期國家均設有醫藥衛生行政機構和管理系統。開設國家藥局。 王安石新法時﹐按市易法 由政府控制藥品貿易﹐國家專利。 3 醫學著作大量出版﹐方書盛行﹐成藥風行﹐醫藥知識在百姓中普及。 5 學術爭鳴。 劉完素 張從正 朱丹溪 李杲 1.明--清-鴉片戰爭前 醫藥學在實踐和理論上的新發展 藥物學﹕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方劑學﹕在理﹐法﹐方﹐藥的研究和論述都有重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