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大后方物价及国民政府政策应对
抗战时期大后方物价及国民政府政策应对 摘要: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物价随着战事的推进而呈现阶段性上涨的趋势。在各个阶段,国民政府据其需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国内外局势的复杂以及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这些措施收效甚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国民政府的垮台。 Abstract:The Sino-Japanese War time great rear areas price presents the gradual rise along with wars advancement the tendency. In each stage,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has taken a series of measures according to its need, but complex as well as National governments corruption is incompetent as a result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ituations, causes these measures to have little effect, even has accelerated National governments collapse to a certain extent. 关键词:抗战时期大后方物价国民政府 Key words:Sino-Japanese War time; Great rear area; Price; National government 作者简介:吕洁(1985―),女,汉族,江西九江人氏,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2007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和中国近代城市史。 1937年日本的侵华战争造成中国大片领土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相继沦陷,使中国大后方工业品奇缺,从而迫使物价上涨。此外,由于大量难民逃往中国大后方,这就更在生产和生活用品方面增加了对物价的压力。抗战时期尤其是抗战中后期大后方的物价犹如脱缰之马,一路飙升。据记载:“抗战起于七七,而物价上腾,则始于民国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专,即已增至一倍以上。自是以后,如虎出押,不可抑止。波动之烈,沏为古今一大变局。国人奔走相告,谈虎色变且呻吟喘息于其下者垂十年也。”[1] 一、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物价状况 (一)总体情况 抗战初期的1937年到1939年,物价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但上涨幅度不大;1940年到1941年随着大片国土的相继沦陷,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对外贸易渠道多被阻断,工农业产品供不应求,税收锐减,军费猛增,财政赤字加大,纸币投放过多,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物价随之大幅度上涨; 1942至1945年,物价狂涨到最高程度,较之抗战初期,物价水平上涨了百倍以上。 (二)各阶段情况 1、第一阶段???1937―1939) 战争开始后的三年内,整个中国大后方物价增长相对缓慢。这主要是因为虽然华东各省先后限于敌手,政府和投资对总产品的需要有所增加,但在中国后方的消费品供给并没有多大的减少。日军的占领虽然严重地阻碍了工业生产的消费品对中国后的供给,但战争开始时,沿海各地的商民就把衣着品和其他消费品大量转运内地。这些存货对进口品价格的上涨起了缓和作用。以最重要的食品而论,由于1938和1939年正值大后方丰收之年,其供给量是相当充足的。 2、第二阶段(1940―1941) 这一时期大后方的物价大幅上涨,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生产锐减,特别是国民经济中枢的四川省。1940年,大后方出现了普遍的农业歉收,遍及15个省份。[2]1940年农产生产比1939年减少10%,1941年又下降了13%。[3]粮食产量1941年比战前平均降低9%到13%。1941年7月,国民政府实行田赋征实,市场上粮食减少,食品供应明显不足,食物价格暴涨,成为物价上升中的急先锋。1940年,四川粮食产量减为常年的六成八,粮价大涨,自8月到12月上涨3倍,到第二年7月上涨7倍半。[4]重庆的大米价格指数从5月间的213上升到12月间的1004。[5] 日本对中国南方和中部封锁的加紧,在战争初期能够到内地的商品其存量已行枯竭,使商品短缺更加严重。同时,交通的破坏和扰乱,分配更加困难,普遍存在的供应不足迫使物价飞涨。此外,新的征兵运动以及其他各项追加拨款使政府支出大幅增加,为了弥补财政上的赤字,政府不得不增加货币的发行量,从而导致通货膨胀。1939―1941年,政府总支出增长三倍半以上,而批发价格则几乎增加了六倍。[6]除了政府加大对货币的供应量之外,投机者为谋取暴利,大量囤积工业原料以及其他投资财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