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视野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批判视野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

批判视野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   一、研究动机、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在西方学术界,“社会性别”已经和“阶级”、“种族”一样成为研究人类社会与历史的一个基本的分析范畴,在各个人文社科领域被广泛运用。“社会性别”、“阶级”以及“种族”也是传播研究的一个论述领域,如格尔?戴尼斯与杰母?胡木滋(Gail Dines Jeanm Humez)合编的《媒介中的社会性别、种族和阶级 :一个文本读本》(Gender, Race,and Class in Media:A Text-Reader, 1995)文集(2003年已再版)和夏利?比格与玛利恩?科恩-福克斯沃斯 (Shirley Biagi Marilyn Kern-Foxworth) 合编的《面对差异:种族、社会性别与大众媒介》(Facing Difference:Race, Gender, and Mass Media, 1997)文集就可作为例证。20世纪70年代以来,“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Media and Gender Studies)成为当今传播研究批判学派的重要研究领域,[1]也是女性主义者积极参与行动和学理研究的核心概念,其以新的视觉和批判的力量重新审视西方文化传统的实践,并检讨人类的一切知识与观念,不但使这一研究逐渐成为西方文化重构的一支充满生机的自强不息的生力军,而且使人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各类媒介文本中的社会性别角色定型的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当然也凭借它的挑战精神和批判魅力而逐渐步入西方学术主流,体现出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和丰富的实证积累。   “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乃是引领学术前沿的研究门类,例如全美畅销的丹尼斯?麦奎尔(McQuail Denis)所著的《大众传播学通论》,1983年第一版只字未提“妇女”、“社会性别”等论题,但在1987年的第二版中,立即增加了有关女性主义的分析内容。1986年,美国大众传播教育学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的妇女地位委员会(Committee of the Status of Women)成立。同年,国际传播协会(ICA)也成立女性主义学术兴趣组(The Feminist Scholarship Interest Group),美国口头传播协会(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也建立妇女团体(The Women’sCaucus)。妇女传播组织在美国三个主要传播学会的确立,展布出“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重要性在这个领域已获得首肯(Rakow,1992:6)。因此,国际传播学术会议中,该研??领域已有专门分组的专题讨论会。在西方现存学科课程设计中,“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已经制度化地进入新闻传播类院校的具有深度理论的课程之中。各类基金会也向该领域投入可观的研究经费。《女性主义媒介研究》(Feminist Media Studies, Published by Taylor Francis Limited in UK)等学术期刊、专题论文集的出版方兴未艾。亚马逊网站也开辟此购书专区。这一学术思潮席卷全球,仅从几本区域性到综观全球研究的出版物就可见一斑,如《亚洲语境中的妇女与媒介》(Women and Media in Asian Context, 1990)专集,这是1987年11月在菲律宾举行亚洲区域妇女与媒介会议的论文集,反映了亚洲局部地区的社会性别与媒介的情形。帕蕾迪蒲?麻斯尔(Pradeep Mather)主编,印度新德里大众传播研究所出版的《妇女与媒介》(Women and Media, 1998)是对印度媒介与社会性别关系的粗括描述。瑙米?萨卡(Naomi Sakr)主编的《中东妇女与媒介:通过自我表达的权力》(Women and Media in the Middle East : Power Through Self-expression, 2004)映现了中东伊斯兰教语境中的社会性别与媒介之间的复杂关系。卡瑞恩?罗斯和卡罗琳?拜利(Karen Ross and Carolyn M.Byerly)主编的《妇女与媒介:国际视野》(Women and Media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2004)文集,勾勒出媒介与社会性别歧视的国际斗争景观。因此,对海外“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图貌的描述与评论正可为中国学者提供一种洞察的途径,[2]有益于在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参照的反思中,拓展中国传播研究的理论视野,并寻找社会变迁的力量,批判性地分析“知识”产生的过程,以此提升社会性别敏感度。   麦奎尔主张大众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中介”,媒介机构从事知识的生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