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实验法的应用-认知心理学.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知心理学中的实验欣赏 周治金 一、精彩实验欣赏 二、实验范式 一、精彩实验欣赏 1. 加工水平--不随意学习 2. 短时记忆遗忘原因--时间与干扰因素的分离 3. Paivio关于表象编码实验 4. 特征整合模型--实验如何检验与发展理论 研究的理论背景(争论) 实验思路与设计 1. 加工水平效应(the level effect of processing) 在非随意学习中(incidental learning),要求被试回答有关单字的各种问题: 这个单字是用大写字母写的吗?(字型加工) 这个单字是否与另外一个单字押韵?(语音加工) 这个单字能否归为动物一类?(语义加工) 关键:实验任务(自变量)的安排体现不同的加工水平。 关于保持性复述的研究: 两类复述的思想 研究保持性复述的思路 2. 短时记忆遗忘原因 --痕迹消退与干扰说 (时间与干扰因素的分离,Waugh Norman,1965的实验) 遗忘原因的争论:痕迹消退 vs 干扰说 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短时记忆的遗忘的进程是很快的。但是,要弄清遗忘发生的原因却非易事。例如: 可以设想,复述会增强记忆痕迹,没有复述,记忆痕迹将随时间而自然消退或衰退,从而出现遗忘。 也可以设想,阻止复述的作业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发生干扰而导致遗忘。 在心理学中,早就认为痕迹消退和干扰都可能是遗忘的原因。然而,将这两个因素分开来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干扰作业总是需要一定时间,而在回忆前即使不进行额外作业也难以完全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如何设计实验将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分开? waugh和Norman(1965)设计出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企图将纠缠在一起的这两个因素分开来。这个方法是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数字,如16个数字,最后一个数字呈现时伴随一个高频纯音,这最后一个数字称为探测数字,它在前面只出现一次。被试一旦听到声音,就要把这个探测数字在前面出现位置的后边一个数字回忆出来。 例如呈现的数字系列是2917465218736528* (星形表示纯音),则探测数字是8,它在前面的系列中出现在第10个位置上,被试应当将这个位置后面的数字7报告出来。从应被报告的数字的后面一个数字起,到最后一个数字,称为间隔数字,也就是起干扰作用的数字。 在本例中,间隔数字为36528共5个,而呈现这些间隔数字所用的时间称作间隔时间。Waugh和Norman在实验中,利用了不同数量的间隔数字和间隔时间。 这样做的原因是,根据记忆痕迹消退假说,保持的信息将随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而据干扰说,保持的信息将随间隔数字的增加而减少。 现在的关键是要把间隔数字和间隔时间这两个因素分开。为此,他们应用了两种数字呈现速度:快速呈现为每秒4个数字,慢速呈现为每秒1个数字。这样就可以在间隔数字不变的条件下,来改变间隔时间,例如:间隔数字都是4个,快速呈现的间隔时间为1秒,慢速呈现的间隔时间为4s。同样,也可以在间隔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来改变间隔数字,例如,间隔时间都是1秒,快速呈现的间隔数字是4个,而慢速呈现的间隔数字仅为1个。 通过这样的巧妙安排,就可以分别考察间隔时间和间隔数字对遗忘的作用。 实验进行多次,以正确回忆率来表示信息保持。这个实验得到的结果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快速还是慢速呈现数字,正确回忆率都随间隔数字或干扰项目的增加而减少,两种速度的实验结果非常接近,两条保持曲线并没有多大差别。这就是说,正确回忆率并未因数字呈现速度不同所导致的间隔时间的不同而有很大区别。这种结果支持干扰说,证明短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干扰而不是记忆痕迹消退。 3. 两种编码说关于表象的论证 两种编码说认为,表象是与言语相平行和联系的两个认知系统。言语系统加工离散的语言信息;表象系统则对具体的客体信息或事件信息进行编码、贮存、转换和提取,其表征类似知觉。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可以分别由有关刺激所激活,两类信息可以互相转换。 Pylyshyn(1973,1979)认为,所有的信息都是命题来表征,那是一种抽象的、意义的表征。 Paivio 设计了一个实验检验是否存在表象的表征方式。 实验材料是一些卡片,卡片上有一对图画或一对打印的字词,见下图。 实验材料包括“一致对”和“不一致对”两种。 要求被试判断所画的一对东西或打印的字词所标志的一对东西之中,究竟哪一个在原来印象上是较大的,记录其反应时。 如果长时记忆中只含有语言编码的信息,那么被试对图画材料作出判断要?(快/慢)于对字词作出的反应,因为?? 如果长时记忆中包含视觉表象,那么不一致的图对将会引起冲突,这将延缓被试对它作出反应。 字词对是否也有类似情况? 特征整合模型(Treisman,1977,1980) 它的核心内容是将知觉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前注意阶段和特征整合阶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