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机化学(上) Organic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Shanghai University 考察形式 平时成绩 25% (出勤,作业,课堂练习) 考试成绩 75% (闭卷) 1. 共价键的结构与性质关系 (1). 烃类 烷烃, 烯烃, 炔烃 和 芳烃 CH3CH3, CH2= CH2, CH ≡ CH, 自由基反应,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C6H6 -- 加成反应, 较难进行; 取代反应, 较易进行 对于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吸电子的诱导效应越强。 对于不同杂化状态的碳原子来说,s 成分越多,吸电子能力越强,即吸电子的诱导效应越强。例如: 具有给电子诱导效应的原子团主要是烷基,其相对强度为: 1. 共价键的结构与性质关系 (2)有机物的酸性 RH, ROH, RCOOH acidity increases from left to right 1. 共价键的结构与性质关系 (3)有机物碱性 Compounds containing O or N, bearing lone electron pair. 1. 共价键的结构与性质关系 氧化反应——加氧或脱氢反应 还原反应——加氢和脱氧的反应 1. 共价键的结构与性质关系 常见官能团 4 3 2 1 0 氧化态 常见官能团中碳的氧化态 2. 非共价作用与性质的关系 非共价力包括: 氢键 Hydrogen Bond 偶极-偶极作用力 范德华作用力 (吸引力和斥力) 作用于分子间和分子内 影响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熔点、沸点、溶解性能 酸碱性、反应速度和反应方向 2. 非共价作用与性质的关系 氢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 饱和性 当A-H中的氢原子与一个B原子结合形成氢键后,另一个带孤电子对的原子B’则难以接近氢原子了,因为B、A的负电荷将排斥原子B’靠近,因此一个氢原子只能与一个杂原子形成氢键。 2. 非共价作用与性质的关系 方向性 1. 只有当A-H…B在同一直线上时最强; 2. 氢键的方向和未共用电子对的对称轴一致,这样可使原子B中负电荷分布最多的部分最接近氢原子,这样形成的氢键最稳定。 氢键的强弱 A、B的电负性越大,氢键越强;B的原子半径越小,氢键越强。(F-H…F最强) 2. 非共价作用与性质的关系 分子内氢键与分子间氢键 分子间氢键使熔点、沸点升高 分子内氢键使熔点、沸点下降 分子间氢键使水溶性增加 2. 非共价作用与性质的关系 偶极-偶极作用力(极性分子) 极性大的分子,偶极-偶极作用力大,溶沸点高,水溶性增强 范德华作用力(非极性分子) 极化率越大,分子的接触面积越大,范德华作用力 越大。溶沸点越高。 吸引或排斥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太近,表现为排斥作用。 3.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沸点 分子的极性、分子量、分子接触面积、氢键 3.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溶点 分子的极性、分子量、分子接触面积、氢键、分子对称性 m.p. -138.9 oC -105.5 oC b.p. 3.7 oC 0.9 oC 3.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溶解性 General Rule: 相似相溶原理 (like dissolves like) 质子性溶剂— H2O, ROH, NH3, RCOOH 极性溶剂 非质子性溶剂— 丙酮、乙醚、 DMSO、DMF 非极性溶剂— 烃类 有机溶剂 第六节 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1、天然产物的研究 从天然产物中分离、提取纯粹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IR, NMR 等)。 3、有机合成 包括天然产物的合成、新化合物的合成、合成方法。 4、反应机理的研究。 第七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研究一个新的有机化合物一般要经过下列步骤: 1、分离提纯 通过重结晶、蒸馏、精馏、色谱等方法,分离提纯得到纯度较高的化合物。 2、纯度的检定 通过熔点、沸点、折光率、色谱等物理常数检定有机化合物的纯度。 3、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通过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式,再测定其相对分子 质量,确定分子式。 4、结构式的确定 通过IR,、NMR,、MS 等现代物理方法确定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SGZ8001—2019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去水印版).pdf VIP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docx VIP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 课件 3.1 电机控制器检测与故障诊断.pptx
- GB∕T 5777-2019 无缝和焊接(埋弧焊除外)钢管纵向和∕或横向缺欠的全圆周自动超声检测(含2021年第一号修改单).pdf
- 汽修安全培训课件.ppt VIP
- 网络改造设计方案.doc VIP
-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读后感.docx VIP
- 旅游大数据(北京第二外国语)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西门豹治邺》.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