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总是会被偷.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画总是会被偷

名画总是会被偷   “从罪犯的立场看来,一幅举世闻名的绘画就是一张装了框的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现金支票,毫无防卫地挂在了墙上。”      梵高在去世前一年给弟弟提奥写信,感谢他又一次借给自己钱,并大胆地宣称:“我敢对天发誓,我的那幅《向日葵》值500法郎。”当时的500法郎,也就相当于现在的500美元,今天的艺术投资家一定会对梵高的“大胆”嗤之以鼻,谁都知道那幅《向日葵》在1987年由佳士得拍出了3950万美元。   按照艺术史学家兼鉴赏家罗伯特?休斯的说法,20世纪以前,人们没有想过把收藏当作一种投资方式,那时候的人们买下一幅画,只是因为喜欢,或者夸张一点说,是为了用它挡住老房子屋顶上的一个破洞。而现在,投资已经成为艺术品买卖的核心,艺术成了一门生意,于是,围绕着这门生意,从艺术家到艺术收藏家、艺术掮客,再到美术馆、拍卖行,为着争名夺利演出了一场场好戏。同时,由于供求关系被严重扭曲,铤而走险的黑帮分子、小偷、盗墓贼,各色人等也加入到这场金钱游戏中来。   20世纪以前的艺术史,主要是由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构成的艺术史,是由艺术史学者写就的;20世纪以后的艺术史,构成因素更加复杂,除了学者,艺术史也成为记者、社会学家感兴趣的领域,因为在艺术领域真正发生的这些事情,远比生活富戏剧性。      那些疯狂的艺术家      2006年,比利时人斯坦?劳里森斯写了一本《达利的骗局》,号称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的,达利一生75%的画作是伪作。如果他书中所写的是事实,那么达利本人就是一个造假集团的幕后推手,确实正如作者所说,是个惊天大骗局。   斯坦?劳里森斯早年是艺术掮客,专门把达利作品卖给人傻钱多的暴发户。后来,他渐渐了解达利作品制造的产业链:达利先是授权一个法国商人作品复制、印刷自己的作品,要求是每版限印900张,每张批发价不能低于4000美元。上世纪60年代初,达利换了个更快赚钱的办法,那就是对戈雅等绘画大师的作品改头换面,名曰超现实主义的改造,十几分钟就能完成,开价一上来就是50万。70年代以后达利被帕金森症所困扰,连铅笔都握不住,已经不能作画,但署名达利的作品仍然源源不断出现,直至他1989年去世,靠的就是雇用枪手。劳里森斯在书中爆料说,达利御用枪手比阿称世界重要博物馆收藏的达利画作如《最后的晚餐》、《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美洲》、《得土安之战》、《大圣人詹姆斯》等,都是他一人所为。   在书中,劳里森斯借自己的老板之口,说出这么一番话:“达利是历史上伪造得最厉害的画家,因为他对大多数的伪造负有责任,而且他从不想掩盖这个事实。恰恰相反,达利一生都在欺骗艺术世界,同时又一直承认自己在这么做,结果他绘画作品的金钱价值反而扶摇直上。”      那些疯狂的“艺术雅贼”      1961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付出230万美元把伦勃朗的《亚里士多德望着荷马的头像冥想》买到手,首次为单件绘画作品开出百万美金价码。但很快,百万美金的门槛就被千万美金取代,并在2004年飙升到亿元美金。那一年,毕加索的《拿着烟斗的男孩儿》,一幅“令人愉快的二流作品”,拍出了1.41亿美金。   这些数字无疑会刺激某些人的神经,这也是美国记者爱德华?多米尼克在《是名画总会被偷的》一书中提出的观点:随着艺术品价格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益飞涨,艺术品犯罪也在这个时期走向猖獗。“从罪犯的立场看来,一幅举世闻名的绘画就是一张装了框的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现金支票,毫无防卫地挂在了墙上。”比如卢浮宫艺术博物馆,专家对其安全防卫系统的评价是:“窃贼要从三万两千多件藏品中偷走一件简直易如反掌,远比从百货公司里偷走一样货品容易得多。”   所以,窃贼们根本不需要去打银行的主意。1986年5月21日,爱尔兰黑帮头目马丁?卡希尔率领十几个手下洗劫了都柏林的罗素堡,只花了6分钟,就偷走了主人珍藏的18幅世界级名画,其中包括荷兰画家维米尔的《写信的女郎和她的女佣人》。其实马丁?卡希尔对艺术知之甚少,不过他知道维米尔很值钱,这就够了。这起劫案是当时发生的最大宗艺术品失窃案,到了1990年,这一纪录被刷新。1990年3月18日凌晨,两位伪装成警察的男子闯入波士顿的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仅用一分钟就制服了所有警卫(都是些兼职的艺校学生),然后在博物馆里转悠了80分钟,就像逛超市一样拿走了总值3亿美元的艺术品。这起迄今最大宗的艺术窃案至今尚未告破。   爱德华?多米尼克说,所有这些失窃的艺术品,可以组建一座与世界上任何一家最伟大的博物馆相匹敌的博物馆。它们就这样消失了,可能会被黑帮当成毒品交易的硬通货,可能被某个神秘收藏家买下,藏在小黑屋中里作为禁脔。从此,人们只能通过照片欣赏它,而再也无法一睹本尊。      那些疯狂的收藏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