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中关于《家》记忆.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料中关于《家》记忆

史料中关于《家》记忆   2005年3月,现代文学馆建馆20周年,在珍品展上展出了一页巴金先生《春梦》的残稿。注解写到:“1928年巴金创作的中篇小说《春梦》残稿,此即《家》的雏形。”残稿为一页大32开稿纸,已经磨损泛黄,左侧有一行巴金先生的真迹:“《春梦》一九二八年计划写的中篇小说残稿 巴金 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这是巴金先生1991年捐赠给文学馆的,被定为馆藏一级品。虽然只有薄薄的一页,但这却是一部堪称丰碑的伟大作品的起点。   1928年11月,在法国开往中国的游船上,巴金望着湛蓝色的大海,开始酝酿一部新的小说,他打算用自己的笔,把所熟悉的一个个被封建制度窒息的年轻人的命运,传达给这个世界。他将小说命名为《春梦》。   回国后,年轻的作家在上海定居。最初的日子主要是写一些短篇小说,或翻译短文向报刊投稿。巴金总是埋头写八九个月,然后出去旅行、看朋友,完全靠稿费生活。有了一些知名度后,开始有编辑主动约稿。   1931年4月上旬,一位朋友告诉巴金,上海《时报》文艺版的编辑想约他写连载小说,每天按书版式发表一千余字。巴金突然想到了构思三年但尚未写出的腹稿《春梦》,于是马上答应。几天后,在4月14日的《时报》文艺版上出现了一则预告:   “本报不日起刊载巴金先生新著长篇小说”,同时报纸还对预告做了说明:“我们应读者需要,特请‘巴金’先生撰述一部长篇小说,不日可在本报上发表。巴金先生的小说,笔墨冷隽而意味深远,在新文坛上已有相当威权,向除文艺刊物及单行本外,不易读得其作品,此次概允为本报担任长期撰述,得以天天见面,实出望外,本报应代表读者十二分的表示感谢。”   最先完成的是“总序”和前两章,此时巴金已决定将作品名字由《春梦》改为《激流》。故事虽然还没想好,但主线已经有了。“我不是在写消逝了的渺茫的春梦,我写的是奔腾的生活的激流。”4月18日,《时报》文艺版隆重推出首载长篇小说《激流》,作品标题、题花及作者笔名都用了套红,版面的右上角还有一则连载提示:   “本报今天起揭载新文坛巨子巴金先生作长篇小说《激流》,按日刊登一千余字 不致间断 阅者注意”   巴金曾这样回忆当时的写作情景:“每天每夜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起来,好像一根鞭子在抽我的心,眼前是无数惨痛的图画,大多数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它们使我的手颤动。我不停地写着。环境永远是这样单调:在一个空敞的屋子里,面前是堆满书报和稿纸的方桌,旁边是那几扇送阳光进来的玻璃窗,还有一张破旧的沙发和两个小圆凳。我的手不能制止地迅速在纸上移动,似乎许多、许多人都借着我的手来倾诉他们的痛苦。我忘了自己,忘了周围的一切。我变成了一架写作的机器。我时而蹲在椅子上,时而把头俯在方桌上,或者又站起来走到沙发前面坐下激动地写字。我就这样地写完我的长篇小说《家》和其他的中篇小说。”   就这样,巴金每次写好三四章就送到报馆收发室,一次送去的原稿可刊用十天到两个星期。小说连载了五个多月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报纸上发表小说的位置让给了东北抗战的消息,《激流》停刊了。那时巴金仍住在宝光里石库门的二层楼里,楼上朋友已经搬走,房子里只剩巴金一个人。虽然没人催稿,但巴金并不知道小说停刊的消息。外面形势很紧张,弄堂里的住户迁走了一半。石库门里非常安静,到了晚上巴金独自对着一张方桌和一盏孤灯,那份静寂几乎让人窒息。于是他翻出登载了几个月的小说简报,重新拿起笔,接着一两个月前中断的地方继续写下去。   在那一段难熬的时间里,巴金有充分的时间写作,同时又得随时做好逃难的准备。他发现慢慢地写下去,小说越写越长。与其让报馆有意见,还不如趁早结束。他的预料不久就变成现实,就在巴金决定为小说匆匆收场时,报馆来信,埋怨小说写得太长,超过了原先讲定的字数。巴金觉得既然编者换了人,同报馆争吵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于是致函报馆,说明小说已经结束,手边还有几万字的原稿,送过去,不发表也没意见。但为了让读者读完小说,仍希望报馆继续刊登,可以不取稿酬。这个建议促使报馆改变了做法,《激流》终于刊载完毕。报馆省去了几万字的稿酬,但这对作者却是不公平的。   巴金一直称《家》是写给自己逆来顺受的大哥的一部小说,他希望通过这部小说,让大哥那样的人看到自己已经走到了深渊的边缘。小说酝酿之初,巴金就把想法第一个告诉了大哥。1929年七八月间。大哥从成都老家来到上海,在闲谈中巴金提到要写《春梦》的想法。大哥很支持,返回成都后给巴金寄信:“《春梦》你要字,我很赞成。实在的,我家的历史很可以代表一切家族的历史。我自从得到《新青年》等书报读过以后,我就想写一部书。但是我实在写不出来。现在你想写,我简直喜欢得了不得。我现在向(你)鞠躬致敬,希望你有余暇把馋(它)写成罢,怕什么!《块肉余生述》(即林琴南用文言文翻译的《大卫考伯菲尔》,作者注)若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