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迪威在中国早期经历
史迪威在中国早期经历
史迪威将军是中国读者所熟悉的美国友人。他的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在美国《交流》季刊上撰文叙述了史迪威在中国早年的情况。文章的素材来自其家人经年相传的家庭故事、作者祖母未发表的回忆录,以及有关史迪威生平的书面材料和著作。
约瑟夫?W?史迪威与中国的长期关系始于1911年11月。那年,辛亥革命结束了数十世纪的王朝统治,史迪威当时是名陆军中尉,在菲律宾服役。作为亚洲延伸旅行的一部分,他在中国逗留了17天。史迪威在上海登岸,去了香港,而后溯江而上到了广州和梧州。他对中国最初的总体印象不太好。他的笔记和评论谈的主要是贫困、肮脏、恶臭、缺乏甚至最基本卫生条件、杀戮、死亡等等。史迪威给他的妻子的信中写道,他不会赞成她来中国。当年28岁的史迪威并不知道他会四次返回中国(三次是携家带口),总共在中国住了12年多,给后人留下了延续至今的美中两国友好关系和合作的遗产。
1883年史迪威生于佛罗里达州,但童年的大部分岁月是在纽约州扬克斯度过。他16岁中学毕业后并未直接上耶鲁大学,而是读了一年预科中学。就在这一年,史迪威策划了些年轻人的恶作剧,其中有个是在中学舞会上干的,叫“冰淇淋大掠夺”。他的父亲看出史迪威需要受到纪律的管束,告诉他说沿哈得孙河上有所好学校,在那里他能打网球(当年史迪威喜欢的业余爱好之一)。这样,他未去耶鲁而最后上了西点军校,从此开始其对历史和全世界有深远影响的军事生涯。
史迪威在西点四年期间语言成绩出众。他有语言天赋。在法语和西班牙语上,他跻身于最优秀学生之列――这是后来事态的预兆。
1904年史迪威自西点军校毕业,他选择了能亲身参与战斗的岗位――菲律宾。在那里,美国陆军仍在镇压游击份子,他们反抗美西战争后美国占领菲律宾。不久,史迪威就随军出征镇压游击队活动。1905年初有一次出征中,他学了一堂意义深远的领导能力课,那次经历将伴随他的余生,并使他成为激励部下耿耿忠心的领袖,包括数十年后由他指挥的中国士兵。那天,连队单列穿经又热又密的原始丛林时,指挥官命令史迪威去???尾殿后。他走在最后,还领着一名绳绑的游击队俘虏,碰巧遇上走在队尾的二级军士长因温度太高而昏厥。史迪威竭力抢救他。就在这短暂时间里,那单列连队已经消失在稠密的丛林中。三人立即发现自己掉队了。没有水、不知道连队的目的地是哪儿。他和那俘虏轮换驮着二级军士长,史迪威竭尽全力追队。一路上他始终没怀疑过,游击队会从隐蔽处跳出来把两个美国兵干掉。前行后,又从原路返回,折腾了几个小时,他们终于找到在小溪旁露宿晚餐的连队。士兵们拖着疲惫的步伐进入临时兵营时,连长漫不经心地说,“哦,你们来啦。”没有派人去找他们,只是史迪威的耐力才把他们带回队伍。30年后,史迪威仍然不知道,如果他们三人没找到连队的宿营地,连长是否打算想办法找到他们。在其整个军事生涯中,史迪威一再表现出他是个不同类型的指挥官,一个关心部下利益,竭尽全力保证他们受到公平善待的领袖。
在随后的12年里,史迪威交替地在菲律宾和西点军校任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法国任情报官后,他意识到和平时期的陆军不能满足他寻求惊险和刺激的愿望。但他听说陆军在找军官去学日文后,他志愿参加。像是命里注定,所有名额都满了。不过,负责人事的军官告诉他说新的中文项目有个空额。史迪威立即同意,从而成为美国陆军的首名中文学生。
伯克利的加里福尼亚大学开始该项目的一年课程。但是,史迪威报到时却发现三周前就开课了。然而,由于他语言的天赋和勤奋学习,很快就跟上,而且进步很大。但是,课后找不到人练习中文,史迪威觉得那一年多少有些浪费时间。
史迪威、妻子威尼弗雷德、儿子小乔,两个女儿南希和威尼弗雷德于1920年7月乘船前往中国。到达北京后,住进就在外国使团区外面的北总布胡同里的3号院。他们和另一美国人家合住。史迪威一家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他们被引人注目的食品市场、过往的骆驼队、黄包车和色彩绚丽的婚丧仪式所迷住。他们去西山郊游,参观建于1279年的城墙上的观象台,以及那时已废弃的考场。全家人都学北京话。当然,孩子们比谁都学得快。他们高兴地会见几位慈禧太后宫廷里的显要满族仕女。他们和唐夫人(即容龄公主)交往甚密,她是慈禧太后的女侍臣。
史迪威的活动包括早上去由W?B?佩特斯博士办的华北协和语言学校,下午再跟私人教师学中文。佩特斯博士指出史迪威的口音很糟,同意后者认为加州大学中文课水平不高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他纠正得很好,这为他日后遇到的许多中国学者所承认;也被以下事实所证实:尽管他有白种人的相貌,有时他被错认为来自中国另一个地方的中国人。事实上,在以后的年代里,史迪威掌握了出色的标准北京话发音,他努力不使乡音极浓重的蒋介石丢面子。只有他们俩在一起,就用中文侃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