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旧路施工方案
PAGE PAGE 9 编制依据及原则 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大庆至肇源(黑吉界)段项目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设计图、补遗书等相关资料。 二、交通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及相关文件。 三、现场踏察、补遗书及自行对现场周围环境的调查资料。 四、本企业管理制度、技术管理、装备及同类或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有关部门在施工安全、工地治安、人员健康、环境保护及土地租用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与技术标准。 第二节、编制原则 一、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特点,围绕重点分项工程项目,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二、采用流水作业及均衡施工方法,运用总体及分阶段计划控制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工期。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创优规划,质量保证措施,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大力推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确保工程质量。 四、合理配备生产要素,优化施工平面布置,减少工程消耗,降低工程成本。 五、选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组成强有力的项目管理机构,安排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按照业主的要求组织专业化施工。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说明 1、项目位置 大庆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连接东北、华北、华中及华南,是东北与华北地区联系的重要通道,也是京港澳国家高速公路的辅助通道。大庆至肇源高速公路是大庆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和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网的组成部分,也是交通部制定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中“五纵、八横、两环、十联”东北区域骨架公路网“纵四”线(黑河-明水-大庆-松原-双辽-阜新-朝阳-承德公路)的一段。本项目是大庆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的起始路段,在起点大庆接已建的绥芬河至满洲里国家高速公路哈尔滨至大庆段和拟建大庆至齐齐哈尔段,向南延伸至松原市接珲春至乌兰浩特国家高速公路;在终点肇源接大庆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吉林境段,本项目与相关公路共同构成纵贯东北地区西部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省际重要运输通道,在国家和区域路网中占有重要地位。 2、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24°58′~125°02′北纬45°34′~46°48′之间,自然区划属Ⅱ3区。路线大部分位于大庆市内,地势平坦宽阔、低洼,总体呈北高南低之势,自然坡度在0.14‰左右,地表高程一般在124.0~149.0之间,海拔高差4.5m~25.0m。地貌属冰渍湖积低平原类型,无天然河流,只有人工河渠,泡沼众多,地表以旱田、草原及盐渍化的碱草甸子为主。 3、工程地质条件 本项目由北向南通过的地貌单元依次为:一级阶地、河(湖)高漫滩、河(湖)低漫滩。一级阶地表层存在盐渍土,强度较高,承载力较大,但在浸水状态下,强度及承载力迅速降低,压缩性增大;下部土层为粉砂、粗砂、砾石等,承载力180~350KPa。河(湖)高漫滩段上部2.0m~5.0m为灰褐色粉质粘土、粉土,承载力180~350KPa;下部为灰黄色砂、砾石,承载力220~350 KPa。河(湖)低漫滩处于泡沼等低洼处,表层1.0m~2.4m粉质粘土呈软塑状态,承载力100~120KPa;下部土层多为粉砂、中粗砂、砾石,呈中等密实状态,承载力一般在260~380KPa之间。 4、水文地质条件 路线经过地段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正常年份平均在428mm左右。根据地下水含水介质、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区内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可分为第四系中更新统林甸组砂砾石孔隙承压水和第四系下更新统泰康组砂砾石孔隙承压水。 (1)第四系中更新统林甸组砂砾石孔隙承压水 除大庆长垣顶部缺失外,其余地区均有分布。含水层岩性为灰白、灰黄色砂、砂砾石。含水层顶板埋深20m~80m,原始水位埋深2m~10m,由于人工开采,目前水位埋深已降到8m~35m,西部单井涌水量100m3/d~1000m3/d,东部单井涌水量1000m3 (2)第四系下更新统泰康组砂砾石孔隙承压水 分布于大庆市市区西部,呈条带状分布,是市区主要的地下水开采目的层,均埋藏于第四系中更新统林甸组含水层之下。上覆5m~15m的粉质粘土,局部地段缺失该层粉质粘土,致使中、下新统两个含水层直接接触,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可视为同一含水系统。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砂、含砾砂、砂砾石。具有上细下粗的变化规律,埋深和厚度均由东向西逐渐加深加厚。为接触型泥质胶结,较疏松,厚度50m~100m,顶板埋深50m~100m,原始水位埋深2m~13m,现在市区开采区已经下降至30m~36m,单井涌水量1000m3/d~3000 m3/d,部分地段单井涌水量在3000m3 该层承压水头逐年降低,形成了以八百晌为中心的降落漏斗,面积近5000Km2。1999年以后随着开采量的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