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化
* 复习回顾: 1.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什么? 3.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 4.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有哪些? 5.种群的空间特征是什么? 2 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通过讨论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阐明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 3.运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阅读P65-67,回答下列问题: 1.回答P65问题探讨? 2.什么叫数学模型? 3.如何建构数学模型(步骤)? 4.“J”型增长曲线的条件、计算公式是什么? 5.“S”型增长曲线的条件是什么? 6.什么是K值,什么是K/2? 7.什么是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分钟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 时间(min)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分裂次数 数量(个)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 2 3 4 5 6 7 8 9 1.填写下表:计算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单位为min)产生后代的数量。 2.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 3.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Nn=2n 解:n= 60 min × 72 h÷20 min=216 Nn=2n = 2 216 4.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菌的数量增长曲线。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时间/分钟 细菌数量/个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数学方程式 曲线式 Nn=2n 为了直观、简便地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动的规律,数学模型建构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一、建构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模型 数学模型建构的一般过程 ?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建立模型 ? 模型的检验与评价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列出表格,根据表格画曲线,推导公式。 Nn=2n , 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研究实例 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1859年,24只野兔 6亿只以上的野兔 近100年后 实例1:澳大利亚野兔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实例2:20世纪30年代时,人们将环颈雉引入到美国的一个岛屿上,在最初的5年内,较优裕的环境条件使得该种群的增长近于“J”型曲线。 世界人口的指数增长曲线 实例3: 种群数量 时间 指数增长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模型 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N1=N0? 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N2=N1?= N0 ?2 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Nt=N0?t 模型假设:食物或养料充足,生存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理想的环境,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 倍。 1.条件: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充裕, 环境适宜,没有天敌等。 2.J型曲线的两种情况: 实验室条件下;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 小结: 不能,原因:①食物有限②空间有限③种内斗争④种间竞争⑤天敌捕食 思考: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能持续增长吗? O 时间 种群增长率 3.增长特点: 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 高斯(1934)把5个大草履虫置于0.5mL的培养液中,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数据,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下: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请绘制大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曲线 大草履虫数量增长过程如何? 其种群达到基本稳定的数量值称为什么?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 ①产生条件: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②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 ③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的关系 ⑴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ac段 ⑵图乙的g点相当于图甲的c点 ⑶图乙的gh段相当于图甲的cd段 ⑷图乙的h点相当于图甲的de段 K/2 a b c d g h f e 甲 乙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0—K/2时逐渐增大 K/2 —K时逐渐减小 在 K/2时达到最大 在K时增长速率为0 增长速率变化: 种群数量变化: 在K值时达到最大 t0 t1 t2 代表环境阻力—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学联盟]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ppt
- [原创]2014年《随堂优化训练》生物 必修3 新课标人教版 第1章 章末整合提升[配套课件].ppt
- [中学联盟]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
- [中学联盟]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t
- [原创]2014年《随堂优化训练》生物 必修3 新课标人教版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配套课件].ppt
- [中学联盟]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ppt
- [原创]2014年《随堂优化训练》生物 必修3 新课标人教版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配套课件].ppt
- [名校联盟]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庆来学校高一生物《4.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课件.ppt
- [名校联盟]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庆来学校高一生物《4.流动镶嵌模型课件 》课件.ppt
- [名校联盟]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庆来学校高一生物《4.物质跨膜复习》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