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脊索动物门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 脊索动物门概述

第十一章 脊索动物门概述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位于身体背部,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的一条棒状结构 内部由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围以脊索鞘 脊索既具硬度又具弹性,起支持作用 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脊索仅在胚胎时出现,成体则被脊柱所代替 位于脊索背部的管状中枢神经系统 高等种类的背神经管前方分化为脑、后段成为脊髓 咽鳃裂为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壁穿孔形成的缝隙,使咽腔与外界相通 低等水生脊索动物咽鳃裂终生存在,是呼吸器官;高等种类只见于胚胎或幼体,随后完全消失 第二节、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1、尾索动物亚门 脊索、神经管仅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则退 化消失 2、头索动物亚门 脊索、神经管纵贯身体背部,终生保留 3、脊椎动物亚门 脊索仅在胚胎时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 所代替 一、尾索动物亚门 包括海鞘等2000多种海栖动物,成体多营固着生活 幼体具脊索动物三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 变态后脊索消失,背神经管退化为神经节,鳃裂仍存在 体外具被囊,由被囊素构成,又称被囊动物 二、头索动物亚门 海栖鱼形小动物,不善运动,隐藏在沙里 终生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脊索延伸到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 现存约30种,分布在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中 常见的种类为文昌鱼 头索动物在进化中的意义 文昌鱼的进步特征:具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同时具脊椎动物的特征,如分节的肌肉,典型的脊椎动物式的血液循环模式 文昌鱼的原始特征:无头无脑,无心脏,无骨骼,排泄器官为肾管,原始分节排列的肌节 文昌鱼的特化特征:口器,脊索比神经管长等 三、脊椎动物亚门 1、出现明显的头部。又称为有头类 2、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结构 3、低等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及次生水 生种类成体用肺呼吸; 4、出现了上下颌,能主动地捕捉食物,提高营 营养代谢的能力(圆口纲除外) 5、出现成对附肢,即水生动物的偶鳍和陆生 动物的附肢(圆口纲除外) 6、有收缩功能的心脏代替了腹大动脉,循环 系统完善 7、构造复杂的肾脏代替了肾管,提高了代谢 废物的排泄能力 圆口纲:无颌,又称无颌类。无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并出现雏形脊椎骨 鱼纲:出现上下颌,称有颌类。体表被鳞,鳃呼吸;有成对附肢,适应水生生活 两栖纲: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种类。幼体鱼形,以鳃呼吸,成体出现五指(趾)型四肢,皮肤裸露,以肺和皮肤进行呼吸,生活在潮湿的陆地或水中。与其他更高等脊椎动物共称为四足类 爬行纲:完全陆生。皮肤干燥,被以角质鳞、盾片或骨板。肺呼吸。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与鸟类、哺乳类共称为羊膜类 鸟纲:全身被羽,前肢变为翼,恒温,卵生 哺乳纲:体外被毛,恒温,胎生(单孔类除外),哺乳 思考题 1 脊索动物门有何共同特征? 2 试述脊索动物门中亚门和纲的分类及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 * 一、脊索 二、背神经管 三、咽鳃裂 四、心脏位于消化管腹方、闭管式循环 五、尾为肛后尾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四万多种,分属于三个亚门 脊索动物祖先 (原始无头类) 自由游泳生活的原始有头类 少数底栖,钻沙,特化的旁支:头索动物 (一)、主要特征 (二)、脊椎动物亚门的分纲 分纲 上下颌 附肢 胚膜 体温 圆口纲 无颌类 鱼形类 无羊膜类 变温 鱼纲 有颌类 两栖纲 四足类 爬行纲 羊膜类 鸟纲 恒温 哺乳纲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