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凌云三普工作报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凌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凌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凌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凌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第一部分 普查工作背景
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北纬 24°05′~24°38′、东经 106°
23′~106°56′之间,北靠乐业县,西与田林县毗邻,东与凤山、巴马两县
接壤,南与百色市枕连,南北长 58.8公里,东西宽 53.7公里,总面积2037.46
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占 99.37%,其中喀斯特地貌面积占 40.2%,水域面积占
0.63%。
凌云县古时属百越之地,秦属桂林郡地,唐朝时置双城州,汉属郁林郡
地,宋皇佑五年 (1053 年)正式置泗城州,清顺治十八年(1661 年),泗城
州第十六代土司岑继禄从征滇黔有功,泗城州被升为泗城府 (土府),辖今西
林县、凌云县和西隆州 (今隆林各族自治县),清雍正五年 (1727 年),改土
归流,直属广西省右江道,乾隆五年 (1740年),泗城府下设置凌云县。民国
元年废县留府,次年废府复置凌云县,1952年凌云、乐业合并为凌乐县,1962
年撤销凌乐县,恢复凌云、乐业县建置。凌云县古时是泗城州、府的建制之
地,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许多文物古迹,解放后历届政府都十分重
视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进行了多次的文物普查及公布,使文物得到一定程
度的保护。
1957年,凌乐县人民政府发文 《关于开展文化普查工作的通知》,通知中
指出:“凌乐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县,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
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丰富,文物古迹较多,也是右江革命根据地之一。因此,
要做好民间艺术文物和革命斗争史料的普查、收集和挖掘整理工作。”普查工
作由县文教局开展,在这次文物普查中,共普查文物点20处(清单已找不见)。
1962 年,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的
1
精神,县人委会成立了领导机构 “凌云县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县长那顺和
任主任,李文伟、王扬景任副主任,委员有梁都和 (民政局长)、陆春生 (公
安局长)、何盛冯 (文化馆长)、杨光壁 (凌中校长)、蒙乔生 (泗城街上老人),
具体工作由县文化馆负责,工作主要是对我县进行一次文物普查,并把普查
出来的文物公布和加以保护,这次普查只在县城周围内进行,确定文物点为
18处,其中历史文物 14处,革命文物4处。(详见附件1)
1982 年,根据上级文物部门的批示精神,县文物管理所在百色地区普查
工作队的协助下,由 6 位文物专业干部组成普查工作组,在全县范围内进行
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文物普查,此次普查确定我县文物点为 23 处,并于 1983
年 8 月 20 日,县人民政府下文 《关于公布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凌政发〔83〕60号)公布,并挂牌加以保护。(详见附件2)
1987年,根据自治区文化厅 《关于开展全区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
主要由博物馆的专业人员 4 人,再抽调其它文化部门 15 人,共 19 人组成了
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分成 3 个普查小组分别深入全县的 10 个乡 (镇)、88 个
村屯,行程达 1200 华里,普查面达 80.6℅,除 1982 年普查发现的 23 处外,
这次普查新发现 29处,共52处文物点,其中:古遗址5处、古建筑 8处、古石
刻 12 处、近现代重要史迹 4 处、其它 23 处。1989 年 6 月经自治区文物专家
审查验收,确定我县的文物点为 34处,其中:古遗址5处、古墓葬 5处、古
建筑 6处、古石刻 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 3处、其它 9处。(详见附件3)
从以上几次文物普查看,由于当时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所以对文
物的认定、分类、定名、断代、计量等都不十分准确,采集的信息也非常简
单。比如:1962 年普查的时候,在文物的认定上,把可移动的文物 “县中学
(凌中)用的大铁钟”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在分类上,只有 “历史文物、
革命文物”二项;在断代上,全都没有年代;采集的信息只限在 “类别、名
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