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伯驹与京剧余派艺术.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张伯驹与京剧余派艺术

论张伯驹与京剧余派艺术 . 210.艺术之窗 论张伯驹与京剧余派艺术 谢燕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杭J,I1310053) 摘要:余派艺术以唱腔上的精严与浓厚的文人气质在小众中广受推崇.余叔岩对谭派的总结加工,从一开始就深受文人雅士意趣的 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观念,欣赏喜好与文化精神上的.张伯驹作为名票,跟从余叔岩学戏十年,据其《红毹纪梦诗注》中所记余叔岩 亲教其剧目近五十出,可谓其一生文武昆乱尽传张伯驹.在张伯驹与余叔岩的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到名票对流派艺术形成在艺术与文化精 神上的多重影响. 关键词:余派;张伯驹;文人气韵 中图分类号:J8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1—0000—02 在余叔岩生活的时代,京剧发展中存在着所谓的”票友”现象.早 期”票友”一词门槛很高,它代表的是一群有身份,有造诣的京剧爱好 者.他们业余组织起”票房”,在一起搞京剧研习与小范围非商业演出, 并以其显赫的社会身份作为艺人之萌庇,以自身财力作为艺人发展之后 盾,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其丰厚的传统文化修养成为艺人精研艺术之”智 囊团”.而京剧的发展与这些人物密不可分,没有梅兰芳的”智囊团”, 梅派艺术就要大为减色;没有罗瘿公,我们看到的也不是今天的程砚 秋.在京剧流派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专业艺人与”票友”之间常常存在 着这样一种复杂微妙的关系:”票友”依赖着专业艺人而存在,但同时 他们的欣赏趣味与观念又影响着专业艺人对艺术风貌的选择,逐渐地给 京剧这种起源于民间的通俗艺术注入了El益丰厚的文化精神与文人气 韵. 余派艺术以唱腔上的精严与浓厚的文人气质在小众中广受推崇.其 实在京剧名家当中,余叔岩的舞台艺术时间很短.他的鼎盛时期,满打 满算,从1918年搭翊群社起,到1928年正式辞班辍演止,前后整十年 而已.其他大多数时间,余叔岩处于半隐居状态.倒嗓期间,从陈彦 衡,王君直,傅侗(红豆馆主),范濂泉学谭派唱腔和研究音韵.二十 四岁时,加人着名票房”春阳友会”,众谭派名票为他精心打造了一个 研习谭派的环境.凡是余叔岩去看谭鑫培的戏,票社老生名票们都陪伴 着他,大家分别记录胡琴工尺,行腔转调,咬字吐气以及身段做表,散 戏后再汇整一同研究.因此,余叔岩对谭派的总结加工,从一开始就深 受这种文人雅士意趣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观念,欣赏喜好与文化 精神上的.在声腔上,他逐渐打磨掉了老谭的许多阔达豪放棱角,使谭 腔变得趋于中正平和,更可供有文人雅趣情感者反复玩味.在表演上, 对人物的理解与塑造,则更是多从儒生的方向领会与施行. 1926年后,余叔岩的身体每况愈下,几乎很少能演出,到了1928 年,不得不彻底中止了舞台生涯,改为以教戏兼演少量堂会戏为生.在 这段时期,余叔岩与张伯驹往从甚密.1928年,张伯驹正式师从余叔岩 学戏.余派入室弟子虽号称7位,但余叔岩亲传剧目并不多.张伯驹作 为名票,跟从余叔岩学戏十年,据其《红毹纪梦诗注》中所记余叔岩亲 教其剧目近五十出,可谓其一生文武昆乱尽传张伯驹.在张伯驹与余叔 岩的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到名票对流派艺术形成在艺术与文化精神上的 多重影响. ~ ,文化修养与声腔艺术的精致化 旧时的艺人,多出自贫寒之家,缺乏系统的文化教育,目不识丁者 也大为有之.对戏文戏词全靠死记硬背,对戏理全靠师傅El传心授,代 代如此.因此,许多艺人都是照葫芦画瓢师傅怎么教就怎么演,缺乏对 所演所唱内容的自我理解.而京剧又多以军国大事历史人物与事件为题 材,这就更需要有相当的文史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与剧情.再 者,京剧唱念并非京腔京字,而是湖广音韵,讲究四声,这需要有深厚 的诗词修养.这都是艺人之短,却是那些深通中国历史文化的票友所 长. 余叔岩对于京剧音韵的处理极其考究,他对于五音,四声,尖团, 运用得准确得当,又注重把握好”字”与”腔”的关系.因此,余叔 岩的演唱,听来腔不浮,字不飘,音实字准,清纯自然.这源于其深厚 的音韵修养,而这方面对其启发最大者首推张伯驹.1931年,11月, 梅兰芳之友力挽张伯驹约梅,余(叔岩)合作,发起组织北平国剧学 会,募得捐款五万元作基金.于虎坊桥会址成立.王绍贤任主任,伯驹 与梅,余,齐等任理事,并与王盂钟同任审查组主任.内设”国剧传习 所”,即由张伯驹讲授京剧音韵.张伯驹在北平国剧学会时,曾致力于 京剧改革的研究.在学会编辑出版的《戏剧丛刊》上,发表了《佛学 与戏剧》,《戏剧革命》,阐发他对研究戏剧和戏剧革命的观点和立场, 与魏铁珊合着了《乱弹音韵集会》,也在上面发表.在这段时期,余叔 岩和以张伯驹为代表的一批文士票友们,在”文人雅集”的场景环境 里,推敲音律精研唱法,发展出余派唱腔. 张伯驹精于作词,认为宋词韵”上既不同于《广韵》《韵略》《集 韵》,下亦不同于清词韵,而却与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