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斑疹伤寒相关知识.ppt
斑疹伤寒
概述
斑疹伤寒(scrubtyphus),是由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ickettsiatsutsugamushi)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以恙螨幼虫(chigger)为媒介将斑疹伤寒传播给人。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eschar)等。
概述
立克次体是1910年由Ricketts从389例斑疹伤寒病人血液中发现的。
1913年,Prowazekii从患者中性粒细胞中也找到了病原体;此二人都在研究斑疹伤寒中牺牲。为纪念他们遂将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命名为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i)
概述
1927年日本学者取患者的血液注射入家兔的睾丸内,数日后见睾丸红肿,组织涂片经染色后镜检发现在细胞内有多形性小体。
这种多形性小体可传代感染,使被感染动物发生相同的疾病。这种多形性小体曾被命名为东方立克次体
概述
斑疹伤寒分布很广,多发生于亚洲的太平洋地区,其中以东南亚为主要流行区。日本、朝鲜、缅甸、斯里兰卡、越南、泰国、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在南太平洋沿岸、岛屿以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各岛屿的地区和国家是斑疹伤寒的流行区。
概述
在中国,斑疹伤寒多见于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安徽、陕西、江苏、浙江、山东、台湾和海南等省、自治区,沿海地区和岛屿居民的发病率较高。
概述
1948年在中国的广东省广州市首次成功地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证明中国是斑疹伤寒流行区。东南部的沿海地区陆续有发现斑疹伤寒的报告。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医学工作者对斑疹伤寒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使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已明显降低。
病原学
人类立克次体病可分为5大组:
①斑疹伤寒组 含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②斑点热组 含斑点热、马赛热、澳洲蜱型斑疹伤寒、立克体体痘症
③恙虫热组 含恙虫病
④Q热组 含Q热
⑤阵发性立克次体病组 含战壕热
在我国已经发现的有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热和Q热。
病原学
普氏立克次体呈多形性球杆状,大约0.3-1×0.3-0.4μm,最长达4μm.G-,可在鸡胚卵黄囊及组织中繁殖。
有两种抗原:①可溶性抗原,为组特异性抗原,可与其他组的立克次体相鉴别;②颗粒性抗原,含有种特异性抗原。
近来发现普氏与莫氏立克次体的表面有一种多肽Ⅰ,具有种特异性,可用以相互鉴别。
病原学
不耐热,56℃30分钟或37℃7小时即可灭活,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较敏感。对干燥有抵抗力,干燥虱粪中可存活数月。
莫氏立克次体的形态、染色特点、生化反应、培养条件及抵抗力均与普氏立克次体相似。但在动物实验上可以区别接种雄性豚鼠腹腔引起发热,但无明显阴囊红肿,以此可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体相鉴别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唯一或主要的传染源。
潜期末1-2日至热退后数日病人的血液中均有病原体存在,病程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 体虱为主。
当虱叮咬患者时,病原体随血入虱肠,侵入肠壁上皮细胞内增殖,约5天后细胞胀破,大量立克次体溢入肠腔,随虱类排出,或因虱体被压碎而散出,可通过因搔痒的抓痕侵入人体。虱粪中的立克次体偶可随尘埃经呼吸道、眼结膜感染。虱习惯生活于29℃左右,当病人发热或死亡后即转移至健康人体而造成传播。
流行病学
(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患病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本病流行与人虱密切相关。故北方寒冷的冬季较易发生。战争、灾荒及卫生条件不良易引起流行。
发病机理
立克次体侵入人体,先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细胞破裂立克次体释放入血形成立克次体血症,侵袭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病原体死亡,释放大量毒素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病程第二周随着抗感染免疫的产生出现变态反应,使血管病变进一步加重。
病理改变
病理变化是增生性、血栓性、坏死性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所形成的斑疹伤寒结节。
血管炎可分布全身各组织器官。多见于皮肤、心肌、CNS。CNS以大脑皮质、延髓、基底节的损害最重,桥脑、脊髓次之。脑膜可呈急性浆液性炎症。肺可有间质性炎症和支气管肺炎。肝脏汇管区有嗜碱性单核细胞浸润,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及灶性坏死与单核细胞浸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精讲课件 第一章 概述.pdf
- 锅炉安装施工通用工艺规程.pdf VIP
- 医院消毒供应室规范化管理.pptx VIP
- DB4102_T 045-2024 开农85夏直播花生栽培技术规程.docx VIP
- TCAMET -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第5部分:核心设备产品规范.pdf VIP
- 混凝土道路施工方法.docx VIP
- 2024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商用密码专题调查报告-密码科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pdf
- 某公司采购工作手册.doc VIP
- 现代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 (12)句子教学.pptx VIP
- 光伏项目经济指标工程概算造价表.xls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