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本教材完整版
《长征精神铸校魂》学校课程方案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长征精神铸校魂
授课对象:高一或高二年级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选修Ⅱ)
材料来源:自编
授课时间:两学期
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共36课时
学 分:2学分
所谓“校本教材”,是新课程改革推行后留给学校自身发展的一块“自留地”,是学校在自主设定的课程中自行编写、选择的教材。缘于此,我校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发掘丰厚历史文化底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弘扬乡土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在内容选择上,我们立足白银市史情、白银市一中校情,将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更宽泛地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二、课程目标
为了既能够体现校本教材的地方特色,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素养,是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本教材选择了与白银有关的红军长征。众所周知,白银市会宁县是红军会师的地方,会宁会师标志着伟大的长征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转折性的一个伟大胜利。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会宁会师的历史功绩,长期以来一直是鼓舞白银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作为白银的后继力量,我们白银的莘莘学子们更应该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希望通过《长征精神铸校魂》这本教材,弘扬乡土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结。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第一讲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前后
一、课时:6 课时
二、教学目标:
了解“长征”的由来、长征前的准备、长征的历程。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
三、教学要点:
1.“长征”一词的由来。
2.红军长征的原因。。
3.长征前的准备。
4. 红军长征的历程。
四、教学方式:情景设置、小组讨论 、教师补充、去学校图书馆实地体验、查阅资料
五、教学方法和教具: 设问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自制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二讲 长征历程中的红军会师
一、课时:7 课时
二、教学目标:
了解红军会师战略决策的形成,了解红军长征途中的重大会师。掌握红军会师的实现及历史意义。
三、教学要点:
1.红军会师战略决策的形成。
2.红军长征途中的重大会师。
3.红军会师的实现及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式:情景设置、、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查阅资料
五、教学方法和教具: 引导法、 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自制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三讲 白银地区的红军长征会师
一、课时:8课时
二、教学目标:
掌握红军会师会宁的原因、红军会师会宁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过境会宁始未,了解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军事形势的演变。
三、教学要点:
1.红军选择会师会宁的原因。
2.中国工农红军过境会宁始未。
3.红军会宁会师后军事形势的演变。
4.红军会师会宁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式:图片情景、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
五、教学方法和教具: 引导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自制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四讲 红军在白银境内的革命活动
一、课时:7 课时
二、教学目标:
掌握工农红军的军事、政治及其他活动,论证白银地区是中国的主要红色革命根据地。
三、教学要点:
1.红军在白银境内的主要战役战斗
2.红军在白银境内的建政活动
3.红军在白银期间的其他活动
四、教学方式: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实际操作
五、教学方法和教具: 谈话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自制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五讲 长征精神铸校魂
一、课时:3课时
二、教学目标:
长征精神永存,用长征精神1.“长征”一词的由来。
2.红军长征的原因。
3. 长征前的准备。
4. 红军长征的历程。
教学方式
情景设置、小组讨论 、老师谈话、学生查阅资料,资料交流
课时:6 课时
教学构思
[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七律·长征》片段,让学生进入历史情景体验,教师开门见山,引出主题,导入新课。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并随之设问。
[讲授新课](本讲第一课时及剩余课时)
【教师提问】(板书)
1 “长征”一词是怎么来的?
2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3红军长征是逃跑行动吗?
4红军足迹遍布中国那些地区?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学反思
“长征”一词的由来
“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突围转移时,并未使用“长征”一词,当时的说法是“转移”、“突围”、“西征”。那么,是什么时候使用 “长征”这一名词的呢?有的学者认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