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契约理论(三)
契约理论(三) 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在事前规定了各种或然状态下当事人的权利和责任,因此问题的重心就是事后的监督问题;后者不能规定各种或然状态下的权责,而主张在自然状态实现后通过再谈判(renegotiation)来解决,因此重心就在于对事前的权利(包括再谈判权利)进行机制设计或制度安排。 2、产权理论 产权: 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他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产权是一束权利,由“占有权、使用权、出借权、转让权、用尽权、消费权和其他有关的权利”构成。 产权的构成可以归结为四中基本权利,即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 产权的基本功能 激励与约束功能 外部性内在化 资源配置功能 企业与市场 Palermo认为新制度经济学在科斯之后的研究分为两派,一派(阿尔钦、德姆塞茨、张五常等)认为企业作为一种制度在本质上无法将其和市场进行区分;另一派(威廉姆森)则认为企业和市场中的不同的契约关系说明两种制度之间有清楚地界限。 企业的显著标志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企业是一种可以和市场机制互相替代的协调生产的手段和机制。 企业依靠的是“看得见的手”,市场依靠的是“看不见的手”。 企业和市场交易都有成本。在企业内部,相同的工作由权威来实现,权威关系能大量减少市场分散定价的交易次数,从而减少交易成本,但企业内官僚组织的运作也有成本,二者之间的选择依赖于市场定价的成本与企业内官僚组织的组成和运作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 企业存在的逻辑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当存在企业时,契约不会被取消,但却大大减少了。某一生产要素不必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契约。 企业边界 企业的边界如何决定? 权力配置资本雇佣劳动 资本家或雇主是风险中性者,工人是风险厌恶者。 通过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劳资之间建立起一种合约关系,厌恶风险的工人将市场不确定性风险转嫁给风险偏好中性的资本家,同时向资本家支付“风险佣金”,自己却自愿领取一个固定的低于期望收入的“确定性等价”工资;相反,资本家因风险偏好优势而承担了市场不确定性风险而取得经营管理权威,并成为剩余索取者享有“风险佣金”。 劳动雇佣资本 非人力资本证券化使其所有者更易退出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才是企业风险真正的承担者和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 企业本质上是拥有异质型人力资本的企业家与拥有同质型人力资本的职工合约的产物,企业家拥有实现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的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权,企业职工拥有实现边际报酬递减形式的同质型人力资本所有权。 权力配置 企业内权利的安排 1972年,阿尔钦和德姆塞茨提出了剩余索取权理论。他们认为,为了解决偷懒问题,企业的监督者应该享有企业剩余。1986年,格鲁斯曼和哈特从契约的不完全性出发,认为剩余控制权的合理配置才是企业契约的核心。1992年阿根亚和博尔滕提出了状态依存所有权,即企业在不同的经营状态下,对应着不同的治理结构,即不同的内部权利配置。 1995年,张维迎从物质资本的可抵押性及易受到人力资本的虐待推导出物质资本拥有企业所有权是有效率的。1997年,杨瑞龙和周业安借助于产权的受限制性出发分析企业的所有权安排,认为企业所有权的单边治理只是一种特例,更常见的情形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所有权的分布式对称分布的企业治理结构。 GHM模型 Grossman and Hart (1986), Hart and Moore (1990),Hart(1995)以不完全契约为背景,构建了著名的格罗斯曼—哈特—莫尔(GHM)模型。 该模型指出,企业是由它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构成的。不完全契约的存在,使一部分资产的权利在合约中不能明确界定或界定成本相当高,形成所谓剩余控制权(residual rights of control)。这种权利成为所有权的核心内容。 非人力资本所有权才是剩余控制权的最终来源。因此,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在本质上是财产权的配置。 结论:独立的资产应该分开使用;高度互补的资产应该一体化;而拥有最重要专用性投资的当事人才可享有一体化后的剩余控制权。 不完全契约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Klein(1978)、Williamson(1985)、Tirole(1986)等从不同方面指出了不完全契约会导致无效投资的观点,但Grossman和Hart(1986)、Hart和Moore(1988)分别从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角度首次给出了严格形式化的证明。 GHM模型强调物质资产的所有权对投资激励的决定性作用, GHM模型采取合作博弈方法,将外部选择权当作“现状点”(statusquo),即当事人一旦合作就不再行使关系外的权利; Chiu等人采取非合作博弈方法,将外部选择权视为一种“威胁点”(threat poin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