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科青枯病.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茄科青枯病

茄科青枯病 英名:Bacterial wilt 病原:Ralstonia solanacearum (Smith) Yabuuchi et al. (前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病徵及發生生態: 青枯病是台灣於高溫多溼季節茄科蔬菜作物常見的細菌萎凋病 。本病是台 灣夏季蕃茄生產的限制因子 。病原細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 在 TZC 培 養基上形成不規則圓形或橢圓形黏性流質狀 ,中央紅色周圍白色的菌落, 可做為簡易鑑別青枯病菌之用 。本病為維管束病害 ,發病初期在下位葉的 葉柄首先呈現下垂 ,而後葉片漸次萎凋 ,同時莖部也常出現不定根 。因青 綠的植株快速萎凋而漸枯死,所以稱為「青枯病」。橫切被害莖,可見維 管束變褐色,以手擠壓,有乳白色黏性的菌液溢出。如切取被害莖 0.5~1 公分放入盛有清水透明玻璃杯中 ,經分鐘後 ,大量病原細菌由切口流失到 水中 ,而呈乳白色煙霧狀可精確診斷青枯病 ,並可與引起相似萎凋病 、維 管束褐變的其它真菌性病害區別之。 青枯病是土壤傳播病原菌,因此,土壤是最主要的感染源。乾燥、 淹水土壤及酸性土壤均不適宜其生存 。生存在土壤中的病原菌由根部的傷 口侵入植株內 ,蔓延於維管束木質部使植株萎凋死亡 。罹病株可由根部釋 放多量病原菌到土壤中再感鄰近健康植株根部 。病原菌除隨幼苗傳播外, 附著土壤之鞋子及農具也可傳播病原菌 。高溫 、多溼季節最適宜發病 ,溫 度低於 20℃不容易發病。土壤中之根瘤線蟲常促進病原菌感染率而增加 病害之發生。 防治方法: 目前尚無實用而有效的農藥可防治青枯病,以下所述為一些可行或尚待發展的預 防施: 1 1. 栽培抗病品種。 2. 用茄子為抗病根砧嫁接防治蕃茄青枯病。 3. 選用健康移植苗:於移植前徹底檢查苗株健康與否。 4. 輪作:與非寄主作物輪作,尤其與水稻輪作最為有效。 5. 施用土壤添加物:於整地前,施用 SH 添加物。 6. 其它耕作措施:休閒時翻土日曬或灌水淹土,清除田間餘留的病株或 雜草 ,避免發病田再種植 ,避免灌溉水由發病田引入及選擇地勢較高 , 排水良好處種植等措施,皆可預防或減輕青枯病發生。 2 圖一 、青枯病在田間造成蕃茄植株萎凋的情形(本圖取材自 Diseases of Vegetables, APS press) 圖二、田間蕃茄青枯病發病植株(本圖取材自 Diseases of Vegetables, APS press) 3 圖三、青枯病細菌在 TZC 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本圖取材自 Diseases of Vegetables, APS press) 圖四、罹患青枯病植株莖部片段置於水中,煙霧狀的細菌從切口流出(本圖取材 自 AVRDC 網頁) 參考資料: 1. 台灣農家要覽(豐年社, 1995.4.出版) 4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