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赏析的材料.docVIP

中考古诗词赏析的材料.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古诗词赏析的材料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作者: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选自《范文正公文集》我们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二、写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三、重点词语 异:与江南一带风景不同 无留意:不留恋 边声:边境特有的风声,乐声和马嘶声等。 角:军中的号角。 千嶂:崇山峻岭。 长烟:荒漠上的烟。 羌管:羌笛。这里指羌笛鸣奏的声音 勒:刻 计:考虑 谋划 四、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五、主旨 作者通过对西北边地秋天景物的描写,表现戍守将士的艰苦生活,抒发了他们渴望杀敌报国的英雄情怀,表达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及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六、段意 上阕:着重写塞外落日孤城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秋景,而景中有情; 下阙:写塞外将士艰苦的生活抒写乡思,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 七、赏析 1.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异”字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2.“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渲染了此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的画面。反衬出边地的荒凉,为下阕写思乡作铺垫。 3.“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长烟落日”,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孤城闭”三字,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表现出了守边军人警觉之高,戒备之严,战事之紧,让人更觉苍凉。整句诗写出了边塞壮阔苍茫的景象,雄浑悲凉的境界,为下阕的抒情奠定了基础。 5.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运用典故表达了将士渴望杀敌报国但壮志未酬情怀和思乡思家的情感。 6.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羌笛与秋霜衬托了将士的劳苦与不尽的乡愁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7.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自己彻夜未眠,直抒胸臆抒写将士生活的劳苦和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忧国的情怀。 八、写法 1.? 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2.? 以悲景苍莽的意境体现出崇高的壮美感,风格苍凉悲壮,开宋代苏辛豪放词派的先声。 3.????? 动静将结合(2.3句动4句静) 九、《渔家傲》和《秋思》的区别 两者体裁有别,《渔家傲》为宋词,《天净沙》为元代散曲小令。 2、两诗均着眼于“秋”抒发其思,但各有自己的主旨。 《渔》描写的是塞外军旅的思乡感怀,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天》则将着眼于天涯游子的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以景写情,以情抒思。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作者: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人。辛弃疾是文 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豪放派代表还有苏东坡。二者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三、译文: 醉中把灯挑亮,端详我心爱的宝剑,睡梦里仿佛听到军营里号角声不断响起。八百里营地部下官兵分食烧烤的牛肉,各种军乐奏出雄壮的战歌,深秋在战场大阅兵。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声像惊雷那样令人心惊。完成收复中原的宏图大业,才能赢得生前身后为国为民的不朽美名。可惜壮志未酬白发以生,空怀一腔报国情。 四、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陈同甫,名亮)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