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精神.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袁隆平的精神

袁隆平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华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典范:   一是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自年轻时曾目睹有人挨饿的场景起,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解决“民以食为天”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强烈使命,对此他意志坚定、锲而不舍。有人说,袁隆平院士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其实应该说人生的种种困难境遇都被他挺过来了。他曾遇到过政治风暴带来的险恶,经历过环境条件伴随的艰苦,遭受过科研攻关出现的挫折,品尝过天伦亲情割舍的愁苦。   然而,他面对种种困难从来不屈服,而是矢志不渝,坚强地战胜困难。正是因为具有这种迎难而上的勇气,困难在他面前变得渺小,杂交水稻研究的一道道难关被他攻克。出了名后,国际上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他出国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因为他把根深深地扎在了中国,他把情浓浓地洒向了祖国人民。   前几年,美国的经济学家布朗先生提出了“未来谁来养活中国”的观点,引起世界性的恐慌。而作为农业科学家的袁隆平院士,则以自己研究杂交水稻的成果,乐观而且自信地回答:依靠科技进步和国人的努力,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他还以博大的情怀认为,中国人还能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   二是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论述的结论。但在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从“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   这一重大突破,打破了传统经典理论的束缚,他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第一人。但他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继续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至此,他始终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在67岁的时候又产生一个惊人的想法——挑战超级杂交稻。这是他在杂交水稻上的又一创新之举,他能成功吗?   袁隆平院士说:“我的个性就是总觉得不满足”。他的“不满足”激发了他的勇气和智慧,使超级杂交稻又一再呈现绚丽夺目的光芒。2000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又提前一年实现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而且达到了日本、IRRI制定但至今尚未实现的标准,再次创造了领先世界水稻超高产竞赛的奇迹。   有人说,于2006年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袁隆平院士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至高荣誉了,可他觉得这更是一种激励,他说“我们不能因此止步不前,我们要保持领先地位。”“我们现在有雄心壮志,向更高的高度攀登”。这个高度就是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对此,76岁高龄、天性不满足的袁隆平院士依然信心百倍。   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诀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他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   经过三系、两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及现阶段超级杂交稻的探索,袁隆平院士提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基本理论,为杂交水稻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他始终保持着实干家的本色,田间地头就是他的实验室。攻关早期,10年间有7个春节在海南试验基地度过。如今虽年过七十,但仍坚持下田观察,每天两次(只要在单位),不论日晒雨淋,从不间断。   有一次,省里有领导来看望他,竟是在试验田里见到了他。他每年赴海南三亚坐阵主持超级杂交稻的南繁研究,在这里,全国协作研究的形势异常红火,来自各地的专家们总是感叹袁隆平院士宝刀不老,而且无不由衷地赞叹:“袁先生总是在杂交水稻研究处于迷茫或转折时,提出正确的思路,令大家茅塞顿开,前进的道路豁然开朗。”此外,袁隆平院士还经常到各地实地考察,了解情况。正是凭借“知识加汗水”的务实精神,他不断涌现新思路,育出好品种。   四是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他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课题一上马,就能得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广泛支持,能吸引众多相关领域专家的主动协作,就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