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毒学2 1.ppt
1970年,Baltimore和 Temin发现了病毒的逆转录酶。逆转录酶基因组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首先合成原病毒DNA,然后原病毒可整合到宿主染色体DNA上。除了病毒癌基因外,原病毒在宿主DNA上的插入、整合,也可以引起细胞癌基因的激活和细胞转化,逆转录酶和逆转录过程的发现,是对Crick 1958年提出的遗传学中心法则的重要补充和发展,说明遗传信息不仅可以从DNA→RNA,也可由RNA → DNA。 巴尔的摩(1938- ) 美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病毒学家 获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1971年Dienner发现了仅含小分子量RNA,而不含外壳蛋白的类病毒(viroid),即裸露的RNA分子。 只含具有独立侵染性的 RNA 组分 197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Sanger完成了ΦX174-DNA全部序列的测定,为此Sanger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并且在序列分析中发现了基因重叠现象。随后,在DNA噬菌体如R17、MS2、F2、中也证实了基因重叠现象的存在,这是病毒利用有限的遗传信息执行更多的功能,提高自身在进化过程中适应能力的一种表现。 桑格(1918- ) 英国著名化学家 两次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1978年 luria 和 Darnell进一步确认了病毒只有一种核酸,能在活细胞复制产生子代病毒粒子。 1979年,T.Taniguchi用载体成功地表达了人干扰素基因。这是基因工程的一项大突破。 1981 年以来, Randles 等发现类病毒样的拟病毒(virusoid)(卫星病毒) 。 只含不具独立侵染性的 RNA 组分 1981年,D.K.Kleid等利用重组DNA技术制备蹄疫病毒疫苗; 1982年,J.Summers等发现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中有逆转录过程; B.Moss和E.Paoletti用痘苗病毒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 1988年,Chuo和Yamaya用弱病毒全长cDNA导入产生抗病毒的转化植株; 1991年Han等将 Moloney 鼠白血病毒的反义表达序列导入小鼠受精卵中,从而培养成功对该病毒抗性的转基因小鼠。 1983年,Montagnier和R.C.Gallo分别分离到与AIDS相关的人类逆转录病毒(HIV); 1995年HIV天冬氨酰蛋白酶三维结构的鉴定,使得一些针对病毒蛋白酶活性位点的抑制剂先后问世。 1996年,David Ho利用逆转录酶抑制剂与蛋白酶抑制剂配成的“鸡尾酒”式药,成功地抵抗了HIV感染,因而1996年称为AIDS希望年。 199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神经病学和病毒学教授S.Prusiner由于发现了羊瘙痒病的致病因子是朊病毒(prion),以及提出了疯牛病、Creutz-feldt-Jakob氏病、Kuru病等脑退化性疾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理论。然而朊病毒究竟是一种传染性因子,还是由正常基因突变形成的结构异常的蛋白质,至今仍处于争论之中。 Stanley B. Prusiner for his discovery of Prions - a new biological principle of infection 2003,“非典”爆发,科学家研究发现:引起非典型肺炎(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亦称SARS病)的病原是一种RNA病毒——冠状病毒。 人冠状病毒(左)与SARS冠状病毒 1798 琴纳(E. Jenner)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1885 巴斯德(L. Pasteur) 制成狂犬疫苗 1892 伊万诺夫斯基(Iwanovski) 发现TMV病原的滤过性 1898 贝叶林克(M. W. Beijerinck) 证实TMV的滤过性病原 洛夫勒(F. Loeffler).? 发现口蹄疫病原的滤过性 1915 图尔特(F. W. Twort) 发现噬菌体 代列尔(F. DHerelle) 发现噬菌体 1935 斯坦利(W. M. Stanley) 获得TMV结晶 1939 考齐(G. A. Kausche) 在电镜下看到TMV 1949 恩德尔(J. J. Enders)等.? 利用单层细胞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 1952 赫尔希(A. D. Hershey) 证明一种噬菌体DNA具有感染性 杜尔贝科(Dulbecco) 利用单层细胞培养进行蚀斑试验 1956 弗伦克尔-康拉特(H.Fraenkel-Conrat)等? 证明TMV-RNA分子具有侵染性 1957 伊萨克(Isaacs)等.? 发现干扰素 1960 次田(A. Tsugita)等. 测定了TMV外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1965 斯皮格曼(S. Spiegelman) 成功地在体外复制了Qβ噬菌体RNA 1967 迪纳尔(T. O. Die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