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心理学 15.ppt
医学心理学 一、医学心理学的概念与性质和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二、医学心理学的任务和基本观点 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与性质 “医学心理学”一词由德国人洛采(Lotze)在1852年首次提出。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是心理学与医学间的交叉学科,侧重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及疾病的影响以及他们相互转化中的过程中的作用和规律,其性质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既是理论科学也是应用学科。 医学模式的转化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万物有灵 人由上帝主宰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机械论医学模式 把人体看成一台机器 忽视人的整体性,心理性和社会性 生物医学模式 以生物躯体为中心 医学整体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整体医学模式 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①精神分析基本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童年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 ②心理生理学的理论:研究心理活动(特别是情绪)影响生理机制的学科,心身是统一的;神经系统、内分系统、免疫系统是三大生理中介。以坎农,赛里为代表奠定了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的基础。★ ③行为主义理论:人的一切行为、习惯、生活方式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观察学习。 ④人本主义理论:人的本性是善的、向上的、是要自我实现的。各种心理障碍都是自我实现受到阻碍不能实现的结果。★2 ⑤认知学派理论:人的行为是个人理性认识、评价的结果。只有矫正错误观念,才能解除心理障碍。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 研究服务的对象是人,是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说涉及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研究方法 (1)观察方法: 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对病人仪表、行为、言谈、举止的观察去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2)调查法:通过晤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3)心理测验方法与评定量表法:心理测验是对心理进行客观的标准化的定量测定的方法;评定量表是在自然生活下观察个体或群体心理和行为的量化的测量工具。 (4)实验室方法:有目的地严格控制自变量和影响因变量的所有变量,使用仪器和计算工具进行研究的方法。此法是最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 心理卫生 一、心理卫生概述 1.心理卫生的概念 2.心理健康的简史 二、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标准 1.心理健康的研究角度 2.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1.儿童阶段的心理健康常见问题 2.青少年阶段的心理健康常见问题 3.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4.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1.儿童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抓住不同心理发展关键期,促进心理发展。语言发展关键是1-3岁,多训练听、说、读、写。人格发展关键期在3-7岁;智力发展关键期在7岁。 ★ 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是学习问题、性问题、神经症、社会适应不良。 青少年是性生理发育成熟和自我意识形成期。 (1)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 (2)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3)帮助青少年度过危机期,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4)尊重他人,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身疾病 1、心身疾病的定义 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2、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1)有躯体症状、体征和化验检查证明确有器质性病变。 (2)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与症状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3)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 (4)用单纯的生物医学的治疗措施收效甚微 常见心身疾病:哮喘、溃疡病、皮肤病(牛皮癣)等。★ 1.心理应激定义 心理应激是指人对外界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认识评价后,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应对是指人面对威胁性的应激源时,需要通过各种适当的心理行为策略,经过努力、行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来消除或缓解自己的紧张状态。2、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应激的结果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前者有利于促进身心成长,维系健康。后者持久后过强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的,生理的和社会功能障碍,甚至引起疾病 3、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1.回避或逃避过强的心理应激源,如回避引起吵架、愤怒的场所。 2.心胸宽大、乐观地应对和处理负性生活事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