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会计论文阅读
主讲人:王 瑞 黄 茜 我国企业工资刚性表现、原因及后果 我国自上世纪80 年代后期启动了国有企业固定工资制度的改革以来, 职工工资绝对值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职工工资总额在GDP 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这种状况, 可能与工资刚性有关。 工资刚性存在原因:1、员工心理原因;2、工资管制原因。 工资刚性导致的结果:工资刚性会造成职工工资与市场价格偏离, 这成为一个影响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那么工资刚性会否对职工努力程度以及激励效率产生影响, 以及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并且很少人进行实证研究。 国外文献回顾 工资具有激励作用。 Lenoard( 1987)Holzer( 1990) 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高工资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 工资具有刚性。 Wilson( 1999),Lebow et al( 1999) 工资刚性存在原因。 Stiglitz( 2000), 政府的法律、管制就可能导致工资的刚性, 这恰好契合处于经济转轨期的中国, 因为, 为防止两极分化又要确保职工的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政府对职工工资及高管薪酬实施了广泛的管制。 国外文献回顾 国内利用企业微观数据研究职工工资激励的实证文献较少, 更多的是规范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既有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宏观数据。 如:杨瑞龙等( 1998) 发现, 职工工资总额对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起到正向作用; 宁光杰( 2007)利用1993-2004 年全国各省的面板数据研究表明, 在我国的市场化进程过程中, 工资与通货膨胀、劳动生产率以及失业率的联系在逐渐加强。 周业安、宋紫峰( 2006),陆铭、范剑勇和颜燕( 2001)发现工资管制会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工资的激励作用。 本文创新点 ( 1) 本文是利用正处于转型经济时期的中国国有非上市公司数据对工资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 2) 本文则是利用企业微观数据对工资刚性的存在及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所涉及的职工数量更多, 样本量更大, 更具有代表性; ( 3) 本文则关注于工资刚性的微观经济后果, 即处于工资管制下的国有企业是否存在工资刚性? 可能存在的工资刚性是否影响职工的努力程度, 继而影响企业的未来业绩? 制度背景、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制度背景 为防止职工收入的两极分化和体现公平原则, 国家对企业工资分配进行一系列的宏观调控, 如上世纪末开始实行的工资指导线制度, 试图合理确定企业的工资增长率; 同时, 地方政府也开始要求企业建立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这些政策在缓和收入差距的同时, 也可能会成为工资刚性产生的制度基础。 假设1 理论研究表明:工资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以后, 企业对职工的监督将减少;在工效挂钩的企业, 职工努力工作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根本动力在于能够获得与努力程度相匹配的奖励, 如提高工资、提升等。若奖励及时、合理, 就会鼓励职工取得更大的成绩; 基于此分析,提出假设: H1: 如果本期工资具有弹性, 则工资增长对职工具有正向激励作用, 工资增长与业绩增长正相关。 假设2a 有研究表明:职工努力程度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经营业绩的下滑。如果企业经营业绩下滑, 企业降低职工的工资, 职工会担心如果不努力工作企业业绩会进一步下跌, 自己的工资也会随之下跌, 职工会更努力地工作, 继而提高企业绩效。但相对于降工资, 或者说罚懒, 提高工资( 奖勤) 可能更会激励职工努力工作。 基于此,提出假设 H2a: 相对于向下的弹性, 向上的弹性可能更能调动职工积极性, 可能对企业业绩的提高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假设2b 有研究表明:向上和向下的刚性都可能会影响工资增长对职工的激励。从劳动力成本角度分析, 向下的刚性表现为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提高, 而向上的刚性表现为劳动力成本的相对降低。在职工努力程度都受到负面影响的前提下, 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企业的业绩。 基于此,提出假设 H2b: 在职工努力程度同样受到负面影响的前提下, 相对于向上的刚性, 向下的刚性可能会对企业业绩产生更消极的影响。 研究设计及描述性统计 研究对象:以山东省2004 -2007 年国有非上市公司 数据来源:企业微观财务数据来源于2004 年至2007 年山东省财务会计决算数据库, 宏观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信息网。 有效样本:样本企业556 户, 共2224 户年。 样本分布:556 户企业涉及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