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学总论1-7章-NXPowerLite.ppt
绪 言 [中药的概念] 中药是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 [中药学的概念]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炮制、性能、功效以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药学的特点] 1.药物来源于自然 2.知识来源于实践 3.三辨用药法 4.炮制中的法度 5.配伍用药,奥妙无穷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 一、先秦时期 一、先秦时期 一、先秦时期 2.神农尝百草 一、先秦时期 3.酒的发明 二、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 成书年代:约公元200年(东汉末年) 载药情况:365种 分类情况:三品分类法 成就: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系统总结了汉以前药学成就,是历代本草的奠基石,对后世本草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本草经集注》 成书年代:公元480~498年(梁代) 作者:陶弘景 载药情况:730种 分类情况:双分类法(按自然属性分类并结合三品分类) 成就: 1.本书全面收集整理了古代药物学的各种知识,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 2.开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方法; 3.已具备了综合本草的初步模式。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2.《炮炙论》:为南朝雷敩所著,其主要内容是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本书为我国第一部有关炮制学方面的专著,它标志着本草新分支学科的产生。 四、隋唐时期 《新修本草》 成书年代:公元657~659年(唐代) 作者:李勣、苏敬等主持编写 载药情况: 844种(新增114种药物) 成就: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2.采用图文对照编写方法 ,开创了 世界药学著作的编写形式。 五、宋 代 《证类本草》 成书年代:公元1082年 作者:唐慎微 载药情况:该书以《嘉祐》、《图经》为基础,并广泛收录其他文献中的药学资料,收药1558种,药后附列单方3000余首,首开方药相互印证的先例。 成就: 1.保留以往药学的资料; 2.图文并茂,方药兼收的编写方式; 3.完全具备了综合本草的规模。 六、金元时期 特点:一是发展了升降浮沉和归经理论,并使之系统化;二是大兴探讨药物奏效原理之风,以药物形、色、气、味为主,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一套法象药理模式。 刘完素《素问药注》、《本草论》;张元素的《珍珠囊》、《脏腑标本用药式》;李杲《用药法象》、朱震亨《本草衍义补遗》、王好古《汤液本草》。 《饮膳正要》:为元代皇家厨师忽思慧所著,为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治疗法的专书。 七、明 代 《本草纲目》 成书年代:公元1552~1578年 作者:李时珍 载药情况:1892种,附方11096首,附图1160幅。 内容:全书52卷,16纲,62目。 成就: 1.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的药物学 2.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某些错误 3.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4.纠正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 5.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 6.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 八、清 代 《本草纲目拾遗》 成书年代:公元1765年 作者:赵学敏 载药情况:921种,在《纲目》基础上新增716种。 成就:对《纲目》中修正错误及补充不足。 九、民国时期 陈存仁主编的《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是我国第一部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载药4300余种。 十、当代的本草学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载药5767种)和《中华本草》(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1999年出版,载药8980味)等。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一、 产地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道地药材,即某一地区所产的某种药材,产量高、质量好、疗效佳,素有盛名。 二、采集 药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分含量最多的时候进行。通常以入药部分的成熟程度作为依据,每种植物药材都有一定的采收时节。 二、采集 1.根、根茎:通常在秋末至春初时采收。 2.树皮、根皮:通常在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足时采收。 二、采集 3.叶、全草:通常在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花将开放或盛开而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租山地合同范本.docx VIP
- 内燃机 气门弹簧 产品质量分等分级规范.pdf VIP
- 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pptx VIP
- 新2025年推普周班会.ppt
- 2025山东枣庄市口腔医院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招聘2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山东枣庄市口腔医院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福建省福州华伦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题.pdf VIP
- 精通版5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秋修订).pptx
- DCS在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管理维护.docx VIP
- 设计符号学提喻.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