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上册总复习材料语文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版)总复习材料
【重点篇目】
第21课 《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列子,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篇寓言(体裁)。他主张清静无为,我们曾学过《杞人忧天》《杨布打狗》(《两小儿辩日》)。
二、重点字词
1.通假字??
①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 聪明 ②始一反焉?? 反通返? 返回
③指通豫南 指通直 一直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⑤一厝朔东 厝通措 放置 ⑥无陇断焉 陇通垄 高大的山
2.特殊句式?
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被动句)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子孙三夫荷担者
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 正常语序 汝之不惠,甚矣
告之于帝 于帝告之
3.古今异义
①虽我之死 古:即使 今:虽然
②河阳之北 古:山南水北 今:太阳
③聚室而谋 古:家人 今:房屋的内部
④达于汉阴 古:山北水南 今:阴天
⑤投诸渤海之尾 古:边上 边沿 今:尾巴
4.一词多义
且 ①年且九十(将要) ②且焉置土石(况且)
其 ①其妻献疑(他的) ②其如土石何(放在“如……何”前,表加强否定或反问语气)
③惧其不已也(他们) ④其真无马邪(难道) ⑤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夫 ①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不译) ②荷担者三夫(人)
曾 ①曾不若孀妻弱子(还) ②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以 ①以残年余力(凭,靠)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用来)
之 ①河阳之北(的) ②汝之不惠(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③跳往助之(他们) 而 ①何苦而不平(表顺接) ②面山而居(表修饰,着) ③而山不加增(表转折,却)
焉 ①始一反焉(呢) ②且焉置土石(哪里)
5.词类活用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簸箕和箩筐 名词作状语)
②毕力平险(毕:用尽,副词作动词;平:铲平,形容词作动词;险:险峻的大山,形容词作名词)
三、文章内容
愚公移山的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通豫南,达于汉阴。故事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运用了对比和烘托的写法。有愚公和智叟的对比,也有京城氏之子和智叟的对比。开头写二山之高大,中间写路程之遥远,结尾写操蛇神之“惧”和天帝之“感”,都有力的烘托了愚公。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三月不知肉味莫春者,春服既成莫
(二)《论语》十则
1、(一)——(三):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
(四)——(八):讲人要有追求和抱负,对富贵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
(九)——(十):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2、课文涉及许多人生道理:修养、为官之道、金钱观、理想、艺术、自然等。请选择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谈理解与体会。
答:例1、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时刻反省自己,因为自己才是自己的最大敌人。
例2、人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合理合法获得财富,而不应财迷心窍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最后毁了自己。
例3、人要培养自己高尚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艺术修养,这样才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丰富多彩。
第26课 《鱼我所欲也》(背诵、理解)
一、文学常识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人称之为亚圣。他的思想与孔子合称孔孟之道。
2、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与言论的书。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二、理解性背诵
1、课文提出中心论点的句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表达孟子“人性本善”的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故不为苟得”的原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4、“故患有所不辟”的原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5、“生而有不用也”;“可以避患而有不为”的原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用也?
三、读准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