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前我国地方债务规模失控的风险
当前我国地方债务规模失控的风险与对策 一、我国地方债务规模的现状 二、我国地方债务规模失控的后果和危害 三、我国地方债务规模失控的原因 四、化解我国地方债务规模失控的对策 内容简介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一)、我国地方债务的规模(纵向) 2013 年 6 月底地方各级政府性债务规模情况表 (亿元) ——国家统计署 政府层级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 政府或有债务 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 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省级 17780.84 15627.58 18531.33 市级 48434.61 7424.13 17043.70 县级 39573.60 3488.04 7357.54 乡镇 3070.12 116.02 461.15 合计 108859.17 26655.77 43393.72 (二)、我国地方债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较快 截至 2013 年6 月底,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 105 789.05 亿元,比 2010 年底增加 38 679.54 亿元,年均增长 19.97%。其中:省级、市级、县级年均分别增长 14.41%、17.36%和 26.59%。 2、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 截至 2012 年底,有 3个省级、99 个市级、195 个县级、3465 个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 100%;其中,有 2 个省级、31 个市级、29 个县级、 148 个乡镇 2012 年政府负有 年末债务余额与当年 GDP 的比率, 是衡量经济总规模对政府债务的承载能力或经济增长对政府举债依赖程度的指标。国际上通常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负债率 60%作为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标准参考值。 偿还责任债务的借新还旧率(举借新债偿还的债务本金占偿还债务本金总额的比重)超过 20%。从行业债务状况看, 截至 2013 年 6 月底, 全国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和取消收费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余额分别为 19 422.48 亿元和4433.86 亿元,债务偿还压力较大。 3、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 截至 2012 年底,11 个省级、316 个市级、1396 个县级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的债务余额34 865.24 亿元, 占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余额 93 642.66 亿元的 37.23%。 4、 部分地方和单位违规融资、 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 审计发现, 部分地方违规通过 BT、 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等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 2457.95 亿元;地方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违规提供担保 3359.15 亿元;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违规发行债券423.54 亿元 通过招标确定项目建设方,建设方组建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投资和建设,项目建成后由业主回购的形式。 (一)地方财政运行困难 地方政府的高债务增加了地方财政运行的压力,地方财政新增财力大部分用于偿还部分债务,这导致地方财政要么无法执行中央和省出台的一系列财政支出政策,要么举债实施。这样,造成恶性循环,使地方财政超负荷运转。 二、我国地方债务规模失控后果和危害 (二)制约了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 地方政府的高负债运行,势必“迫使”公共管理更加朝“创收”的方向发展。要么通过提高行政所掌控的“资源”价格进行出售,来增加财政收入弥补巨大的债务亏空,要么谋求与商业利益集团结盟,为之提供优惠”或者“服务”来获取经济利益,减轻沉重的债务负担。同时,在巨大的债务面前,地方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压缩公共管理开支,减少一些公共品的投入。这样,导致了地方财政难发挥其应有的公共财政职能。 (三)诱发了地方政府专项资金使用上的违纪违规 由于现有的财政负债,财政部门实行上下级强行扣款办法,使得基层财政部门资金调度更加困难,于是一些地方挪用上级政府专项资金的违纪违规现象屡禁不止,个别地方政府由于库款调度不济,扶贫和救灾款都无法及时支拨。 (四)损害社会诚信体系, 进一步引发社会信用危机 地方政府作为社会诚信体系的建 设主 体, 对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起到了或促进或阻碍的 关键作用。地 方债务展期、 拖欠等地方政府失信行为对社会 其他经济主体起了不良的示范作用。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暴露, 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出现了 工资停发、发票停报、 车子停转、食堂停餐、 电话停机的局面。这些都将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因而也会恶化社 会信用环境, 损害社会诚信体系, 进一步引发社会信用危机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