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祠汉画琐译.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氏祠汉画琐译

武氏祠汉画琐议(2009-01-23 18:10:52)转载标签:文化艺术历史研究 分类:汉画研究 嘉祥武氏祠汉画琐议 刘 辉 山东嘉祥县武氏诸祠,被宋代欧阳修父子、赵明诚等著录后,虽然仅仅引起世人对其文字的关注,却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图像和文字资料。真正进入武氏祠研究的热潮是在清代,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外国的学者也同时期介入,起到了促进研究的作用。[1] 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氏祠的研究工作全面展开。李发林、信立祥、蒋英炬、吴文祺、杨爱国和王建中等先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绩。[2]尤其是蒋英炬等先生对武氏祠的复原,虽然在某些地方尚有争议,却是目前最具说服力的研究;同时利于合理与深度发掘画像的内涵。巫鸿先生从新的角度对武氏祠作了进一步探讨,他的著作跨学科性强,融合了历史文本、图像、考古、风格分析等多种方法,并且富于创见,对理解中国古代不同材质、时期、主题的美术作品,都颇具启发性。 然而,武氏诸祠中个别画像似乎需要重新认识,如有些画面中的情节过去可能被人们疏漏或误解,以及某些画像之间布局的关系、意义尚未被了解。因此,笔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恳请得到专家们的指正。 1、武氏祠前石室第七石 武氏祠前石室第七石,[3]画面分四格。上面第一格的第二则故事,左边一辆轺车,上坐一人;旁有一空榜。车后一人下跪,旁边一站立者回头向右张望,手向左伸;旁一空榜。右边站二人,其中前一人为女子,右手向前伸展;二人旁各一空榜。蒋英炬先生认为:轺车后举手之人是闵子骞之父,在举手欲打其子;旁边右手前伸的女子似在劝阻,“画面与武梁祠第一幅第二层中闵子骞御车失棰故事画像相似,应为同一内容。”[4]但是画面与武梁祠中闵子骞的故事还是有许多区别。比如武梁祠中的闵子骞之父是坐在车上,回身注视并抚慰跪地受到委屈的闵子骞,充分表现了父亲的关怀与自责之情。而后者,一男子站在车下,前伸的左手并没有拿鞭子,也不像打跪地之人的形状;他对下跪之人丝毫没有理会,既没有显示出抚慰其子的样子,也没有斥责妻子的情态,似急于上车并回头看身后的女子。假如此组画像是闵子骞的故事,该女子就可能是闵子骞之继母;而此人经常虐待闵子骞,就可能劝阻闵父打闵子;许多有关的传说故事中她也没有出现在现场。另外,女子身后还站立一人,说明此人与事件有关,这也不符合闵子骞故事的情节。无论人物的动作、姿态和情节与闵子的故事均有较多不符之处。看画面的情形,伸手的男子倒像去坐车出门,其子跪地劝阻,妻子在后面呼唤丈夫回来,此时的丈夫会不由自主地回头观望。无论任何故事画像,其中的主要人物、人物活动的动作、姿态与情节等,都不会脱离故事的主要情节。因此,该画像有可能是表现的其他故事。 2、“荆轲刺秦王”故事中的细节 《武氏祠汉画像石》[5]图1中,由上至下的第四格的是“荆轲刺秦王”图。画像中,荆轲被人抱住,秦舞阳匍匐在地,樊于期的头放在敞开的匣子里,一把剑贯穿于铜柱,秦王手举有孔的一圆物。朱锡禄先生认为是秦王的宝剑柄;邢义田先生认为是玉璧。[6]笔者赞同邢说。同书的图21上格是“荆轲刺秦王”,秦王的手中持一璧,地上除放樊于期头的匣子外还有一双鞋和一个敞开盖的箱子;图48的“荆轲刺秦王”画像中,秦王手中也是高举一璧。 据《史记》记载,荆轲是带着燕国督亢地图和樊于期的头颅去见秦王的。荆轲应先给秦王展示樊于期的头颅,然后展开督亢地图让秦王观看,最后图穷匕现,紧接着荆轲刺秦王。因此,如果画面的构图是据此刻画的话,应有樊于期的头颅、督亢地图与被荆轲掷出的匕首等主要元素。画像里其他主要元素都具备,唯独没有出现地图;而秦王得到的却是玉璧。 公元前283年,秦国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因赵弱秦强,又不敢得罪秦国,便派智谋双全的蔺相如奉璧使秦,终于保全了和氏璧送回赵国。 秦王嬴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证明最终和氏璧还是被秦国拥有。三幅画像的秦王手中都拿玉璧,说明不是艺匠误刻。有可能当时艺匠所了解的故事是:燕国得到了赵国的和氏璧,为了成功地行刺秦王而送给他和氏璧与樊于期的头颅作为诱饵。所以秦王生怕到手的和氏璧再被抢走而高高举起;敞开的箱子是盛放和氏璧的器物。至于燕国何时得到,史无记载;或许燕国并未得到和氏璧,而谣传燕国得到了它。该画面是以讹传讹的刻画。司马迁也是把听说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记载在《史记》里,并提到还有其他的传说内容;大概这是荆轲刺秦王的另外一种传说故事吧?上述的现象说明,汉代流传的故事即使是同一个故事,由于当时的来源渠道不同,它的情节也不尽相同;更有人为了吸引读者而夸大或虚构了其中的情节或细节。[7] 3、前石室第十二石左面 武氏祠前石室第十二石左面,[8]画面分四格。由上至下的第三格,右边第一组是刑渠哺父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