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考点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深化含2012年高考试题人民版20.docVIP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考点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深化含2012年高考试题人民版20.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考点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深化含2012年高考试题人民版20

考点6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深化 一、选择题 1.(2012·全国卷文综·T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解题指南】本题材料明确,设问简单。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四朝……海防”“统胜兵精卒”“设机厂、学堂”“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解析】选B。筹办洋务,在对外交涉中始终坚持“委曲求全”的方针,符合这两点的只有李鸿章,由此判断B正确。A、C不符合第二点。D袁世凯不是洋务派。 2.(2012·重庆文综·T15)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 (  ) A.秦日纲 B.陈玉成 C.李秀成 D.石达开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等。 【解析】选C。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任命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陈、李二人在军事上连连获胜,中兴了太平天国。1864年,天京陷落后,李秀成被俘,著有《李秀成自述》,材料即引自《李秀成自述》。1862年,李秀成东征苏南,一直打到上海近郊,聚集在上海的官僚、地主、买办雇佣美国人华尔组成洋枪队,对抗太平军,据此判断C项正确;秦日纲天京变乱之后被处死,A项错误;1862年陈玉成被俘就义,B项错误;1856年天京变乱后,石达开率军出走,D项错误。 3.(2012·四川文综·T21)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 (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 (2)明确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变法改良,实行君主立宪。 【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康有为认为法国革命杀戮祸患惨烈,其他国家吸取教训,实行君主立宪。他主张以俄、日为榜样,以法国为鉴戒,即以法国革命之酷烈来恫吓清廷,敦促皇帝尽快变法,故B项正确,C项错误;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是为各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这与康有为的用意不符,A项错误;D项未体现康有为的用意,排除。 4.(2012·重庆文综·T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 (1)提取材料信息“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2)回忆选项中四个条约的内容,进行比对。 【解析】选D。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各地。与材料中备忘录内容一致,D项正确。《黄埔条约》是鸦片战争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未涉及军事占领问题,均排除。 5.(2012·四川文综·T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这反映出 (  ) 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善 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 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一、“1912年6月”及“共和国”反映的时代特点;二、介绍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三、图片文字信息。 【解析】选A。《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两个月前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反映出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①正确;文字介绍“船长……百计救护……又令男子退后,妇孺登艇……”反映出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善,②正确。《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含有公民教育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但还不能说明民国初年公民教育成效显著、妇女地位显著提高,这与时代不符,③④错误。 6.(2012·四川文综·T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