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RU2009年9月锌行业研究
CRU 锌报告
2009. 10
华闻期货研发部编译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 720 号国际航运金融大厦 22 楼 邮编:200120
电话 传真
Email: wangyaoyao@
市场综述
ILZSG会议和LME金属周都给予众多交易者一个很好的交流观点的机会。对于希望了解人们
对CRU预测明年锌市场将会有95万吨过剩的反映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近几个月人们对市场
普遍表示乐观,西方国家以及中国的需求开始回升。我们的观点并没有被嘲笑,许多人没有
怀疑锌市场将过剩的这一可能性,还有的人预测过剩数量将会更大。此外今年的过剩可能会
很少。
尽管如此,这两周里3M锌价继续上扬,从1900美元/吨以下一路上涨到LME金属周的晚宴当
天的2115美元/吨的高点。我们被告知金属市场另一个基本面因素就是“资金”。但正如为金
属供应和需求会上上下下一样,资金也可以流进和流出市场。
需求方的资金郑投资进入锌市场,自2月份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大型进口国时,全
球经济也明显企稳,需求复苏的预期首先出现在中国,而现在西方国家也有需求复苏的迹象,
这些都鼓励投资者购买锌金属。当然,并不仅仅是锌一种金属。中国年增长率急速上升,至
少在未来6-9个月内会大幅上升,世界其他地区也将如此。
从某种程度上说,投资者愿意看好锌消费前景,也希望从ILZSG会后发布的资料数据中寻求
安慰。投机者似乎对中国地区库存不断升高的消息并不在乎。似乎ILZSG对今年中国消费的
预测很明显是调整后的SRB购买数据,他们讲全球过剩数量限制在38万吨。此外,他们还认
为中国2010年消费增长会比2009年表观消费量低7.6%,全球过剩也将在227000吨的水平。
但至少中国投机者并没有变得更为谨慎。他们进口金属的数量大幅下降因为当前税后上海期
交所价格相对于LME价格来说有相当好的折扣。于是有人担心近几个月中国经济强劲复苏不
会持久,当前复苏较快的部门都是中国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受益行业。但西方投资者发现
中国以外地区的经济体也在继续复苏,当前报告库存的变化还没有令他们对市场的希望破灭。
生厂商很自然地受到这样乐观的情绪的鼓舞,但没有人认为锌价会在基本面情况完全被确认
之前反弹。每个人对支撑锌价的基本面因素都有不同观点,路透社正对众多分析师进行了一
次调查,该观点于10月15 日被发布。2010年锌价预测平均价格为1974美元/吨,尽管我们的
预测价格低于该平均水平,我们认为2010年锌价会在1543美元/吨的水平,但我们也不排除
价格到达1974的高价的可能性。此次价格预测可能在未来6-9个月内实现。
在调整到来之前,锌价可能进一步上涨。2010年随着库存不断升高,我们认为锌行业的利润
可能受到挤压,鉴于副产品的价格,加工费率,汇率等其他因素,价格有可能会降到1200美
元/吨。
西方国家锌消费在3季度有所增长,而且目前增长幅度仍在扩大。但是有迹象表明季度环比增
长无法在短期内继续维持当前的水平。镀锌钢板库存增长,价格回撤。汽车销售也随着旧车
换现金计划的结束有所下滑,几个月以前汽车存货已经增加。当前消费水平增长是依靠终端
用户需求的恢复,而现在的恢复水平已经趋于温和。
CRU预计OECD工业产量增长将放缓。由于韩国等国家产量的迅速恢复,该指标从2-4月的地
点迅速上升。当然最近美国和欧洲地区的产量恢复也对该指标增长做出不少贡献。但即使IP
同比下降17%并达到其低点,但本月的IP仍然可能比一年以前的水平低9%。明年早期同比增
长率可能达到5% ,但这也将比2008年同期低13%。因为今年早期锌消费量下降幅度极大,
所以当前锌消费的增长看起来则是有了大幅提高。西方国家明年需求可能为25万吨,低于
2008年同期水平,而供应数量则比2008年高出25万吨。市场面临这极度不平衡的状态,2008
年西方过剩数量为30万吨左右,而2010年供需之间的差距将会达到50万吨。
全球及地区锌供需平衡表
2008 % 2009 %
千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