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编写说明 一、为培养学员阅读古代医籍的能力,应突出原文,故将原文列于各章节之首,本教材选取原文275条,凡原文部分,均按成都中医学院主编的《伤寒论讲义》(1964年版)的文字及号码,但有以下几个问题须要说:(一)原文中有少数词句,如“生”、“死”、“不治”等,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批判地吸收,不作修改,以免原文与修改部份混淆不清。(二)原文第七条前半部“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可取;后半部“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乜阴数六故也”,不可取,则删去后半部,代之以省略号。(三)原文181条“表有热里寒”,属明显的文字错讹,故改为“表里俱热”。(四)原文146条“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其中“小陷胸汤”,“亦可服”当系衍文,故改为“与三物白散”。(五)少数原文争论较大,难于一时统一其意见,如28条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问题,则在原文下适当加按语。又有少数方剂,药物有出入,如甘草泻心汤中有无人参等问题,亦在〔方药〕项下适当加按语。(六)有些原文在断句方面与原书不同,如19条改为“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等。 二、《伤寒论》文字古朴,而且条文前后交错,学习困难,故本讲义采取按证候归类方法,将同类证候归为一体,综合论述,意在因证而辨,不必以方类证。例如有关阳明腑实的内容,不论原载何篇,只要确属腑实已成,均归阳明,但少阴三急下证,仍属少阴篇,与阳明篇之三急下证相互应。有些证候,病情常有兼挟,既可列于此处,又可列于彼处,其归类原则是,分析其兼证,以何证为主即列于何处,例如桂枝加附子汤证列入太阳兼证下,桂枝人参汤证列入太阴兼证下。因此条文前后移动较大,有从厥阴移入阳明的,有从太阳移入少阴的,不一一列举。 三、关于证候命名问题,本书采取下列几种方式:(一)按传统命名法,如“结胸”、“痞证”、“蛔厥”等。(二)按主证命名,如“表虚兼喘证”、“少阴咽痛证”等。(三)按病机命名,如“脾虚水停证”、“阴虚水热互结证”等。(四)以病机主证结合命名,如“心阳虚心悸证”、“阳虚身痛证”等。总以命名与证候相符,明确易懂为原则,不在形式上作统一要求。 四、在按证候归类的前提下,每一证候又按原文、词解〕、〔提要〕、综述、〔证候〕、〔分析〕、〔治法〕、〔方药〕、〔方义〕、〔注意事项〕〔参考资料〕等项进行编写,力求“古为今用”,既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又不失《伤寒论》原意。 五、关于“合病”、“并病”、“火逆”等内容,按其证候性质,分别列于有关章节,不另立项目。因条文中有的虽有合、并病之名,但无合、并病之实者;亦有虽无合、并病之名,而有合、并病之实者。同时火逆并非一个单纯的证候,其病情演变十分复杂,而且有关病证既有因火逆而致者,亦有因他种原因而成者,未可以火逆限定之,故不另立名目。 六、删去原书中“霍乱”及“阴阳易,差后、劳复”二篇,但将其中可取的内容分别列入有关章节,以便突出六经辨证。 七、为免重复及编写方便,将原方从所属条文移至〔方药〕项下,但亦有少数更改,如大黄黄连泻心汤中直接写入黄芩;大柴胡汤中直接写入大黄等,并加按语说明之。其药物泡制法,基本以现代用药习惯描写,如“桂枝一律不写“去皮”二字,“牡蛎熬”一律写作煅牡蛎等。有关方剂中伯生附子,在括号内注明熟附子,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大多数人的用药习惯,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在临床上使用生附子。关于剂量问题,原方剂量照录,并列现代常用量,以供参考。遵照国务院(77)60号文件——“关于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的通知”精神,将现代常用量折算为克,以括号表示之。但因各地用量相差较大,故仅供参考。原方之煎服法,一律不录,如有必须交待清楚的内容,在〔注意事项〕中加以说明。关于原方用人参问题,因所主病证轻重不一,不便统一更改,但一般可用党参。 目录 概论 一、《伤寒论》的一般介绍………………1 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成就………1 三、伤寒的涵义……………………………2 四、《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概念…………3 (一)六经的基本概念…………………3 (二)六经与脏腑经络的关系……………3 (三)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4 (四)六经病证传变的一般规律…………5 五、六经病证的治则………………………6 六经病证治 总纲…………………………………………8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0 概说………………………………………10 第一节 太阳病提纲…………………11 第二节 太阳经证……………………12 一、太阳中风(表虚)证………………12 (一)风寒表虚证………………12 (二)桂枝汤禁例………………15 (三)风寒表虚兼证……………1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