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说明.ppt

  1.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说明.ppt

四、辅助检查 (一)电生理检查,为早期诊断周围神经病变的最敏感指标,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目前有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微神经图。 (二)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神经功能的检查- 感觉功能检查 振动感阈值(VPT) 测定:检查部位为大脚趾顶端,或者脚踝侧面。检查至少重复3次。 轻触觉:测定较大的有髓鞘Aa及Aβ神经纤维功能。用一定厚度的纤维直压在患者的皮肤上,用一些力量,直到纤维弯曲,可以间接反映患者轻触觉阈值。 五、治疗 (一)病因治疗:糖尿病的治疗 1.严格控制血糖 近年来 UKPDS的研究已证实,严 格控制血糖后可控制糖尿病神经病变的 发生及进展。 2.降压、调脂、减重等治疗 (二)减轻对神经损伤的药物 1.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 糖尿病早期预防性使用可有较好效果,一些 欧洲国家目前已上市应用于临床。 2.神经营养药物: 维生素B1、弥可保(甲基B12) , 神经节苷酯,肌醇 3.抗自由基制剂: VitE、 VitC、人参、黄芪等 4.改善微循环药物: 培达(西洛它唑)、前列地尔、丹参等。 调脂治疗目标(ADA) LDL-C 2.6mmol/L HDL-C1.15mmol/L(男) 1.40mmol/L(女) TG1.7mmol/L TC5.2mmol/L 药物治疗 降低LDL-C 首选: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次选: 胆碱结合树脂或非诺贝特 提高HDL-C, 降低 TG 考虑选用贝特类和/或他汀类(烟酸相对禁忌) ADA. Diabetes Care. 1999;22:S56-S59. ——肾脏替代治疗 替代治疗开始要早,指征如下: SCr>530μmol/L(6mg/dl) CCr<15~20ml/min 替代治疗效果较非糖尿病肾病差 控制多种因素 控制血压、微量白蛋白、血糖,脂质代谢紊乱对延缓肾病,视网膜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的发展均有效。 预 后 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后自然病程为5-7年。目前病程的中位数为16年(4-21年),35%死于ESRD。 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致残率高,生活质量下降; 造成50—70%的非创伤截肢,美国每年 截肢65000例,平均每10分钟1例; 3.复杂的护理; 4.反复住院治疗; 5.巨大的经济损耗; 6.5—10年的死亡率达25—5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该病患病率: 依赖诊断标准,方法若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判断患病率可达47%-90%,且患病率主要与病程及血糖控制程度有关。 该病的复杂性: 可以单发,多发,影响不同的神经, 据统计周围神经病变占90%以上; 隐匿起病,缓慢发展; 非特异性症状,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诊断主要靠排除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一、病因发病机制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能清楚地肯定,近年普遍认为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自身免疫学说,免疫因素可损害周围神经。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1) 高血糖:高血糖可以引起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强化胰岛素治疗后使患者血糖水平达到接近正常的范围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得到减缓 生化异常对糖尿病病变的影响: 2.多元醇途径 3.非酶性糖化 4.自由基氧化应激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1) 生化异常对糖尿病病变的影响: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2)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 降解的外皮细胞碎片以及基底膜物质增多,导致血管壁增厚 纤维蛋白或血小板聚集,引起 细血管管腔阻塞 神经滋养血管异常: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 神经再生能力的下降: 患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中,循环血液中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显著下降,并且NGF水平下降的幅度与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平行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 某些遗传因素 吸烟 酗酒 其它引起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因素: 二、病理改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病理改变主要所见有两个方面,一是滋养神经血管的改变;二是神经组织本身的改变。 ? 结构改变 代谢及化学改变 功能异常 ? 神经 ? ? 末梢轴突消失 局灶性脱髓鞘 再生 轴突神经胶质染色体脱离? ? 山梨醇增加 肌醇减少 Na+ - K+ - ATP酶活性降低 蛋白糖化产物增加 (AGE) ?-亚麻脂酸减少 蛋白质合成缺陷 ? ? 传导速率下降 感觉阈值升高 轴突转运下降 轴突转运下降 自发疼痛、烦躁、 异常性疼痛 血液供应 ? ? 神经内膜毛细血管阻塞 ·? 基底膜增厚 ·? 内皮细胞肿胀 ·? 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引起血管腔阻塞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