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区观光资源之开发与经营
臺北市高級中學地理科輔導團如何利用社區資源轉化成觀光產業 陳墀吉博士 世新大學觀光學系主任 2009/03/25 永春高中 壹、前言 一、資源之定義 1.資源:一切可供使用的機會來源。 2.觀光資源:任何有形及無形之事件、物品、環境、生態及其組合,可作為觀光供給,且遊客有能力使用,以滿足休憩需求,產生效益者。 壹、前言 二、社區之定義 1.社區是在地居民安身立命之處。 2.社區是在地居民日常生活實踐的空間。 3.社區是在地居民的情感與意義的地方。 4.社區是發展人與己、人與人、人與物的環境。 貳、社區資源之來源 1.資源來自居民之生存與生活環境。 2.觀光是遊客脫離自己所熟悉之生存與生活環境後,所欲體驗與認識的外在世界,若無法滿足此需求,旅遊將淪為走馬看花,是表象、膚淺的。 貳、社區資源之來源 3.自然環境之要素條件供應住民得以生存,並據此「生存方式」發展形成當地特有之「文明基礎」。 4.人文環境乃住民的「生存方式」所塑造,並據此「生活方式」發展形成當地特有之「文化基礎」。 第二節 文化觀光相關的 研究領域 壹、文明 文化與文明的差異如下: 文化 文明 (1)側重物質層面 (2)強調族群特色 (3)認同差異性 (1)側重精神方面 (2)強調後天教養 (3)進行社會化或同化 貳、社區資源之來源 5.居民「生存方式」的具體表現:衣、食、住、行、育、樂。 6.居民「生活方式」的具體表現:居、游、行、望、思。 7. 生存與生活方式及所需之資源,轉化成觀光機會之來源,是為觀光觀光資源。 參、社區資源之展現 一、概念 1.社區是住民「安身立命」的地方,就是「生存」與「生活」的空間環境。 2.自然環境之條件供應支撐住民得以生存,並據此「生存方式」發展出當地特殊之「文明基礎」。 3.社區人文環境乃居民在生存方式下,衍生發展形成當地住民之「生活方式」,並在此生活方式下發展出當地特有之「文化基礎」。 參、社區資源之展現 二、生存方式的具體表現 1.衣、食、住、行、育、樂。 2.衣、食、住、行:四大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方式,直接的反應當地的氣候:包括溫度、濕度、雨量、雨季等條件。地形:包括高度、坡度、走向等條件。水文:包括逕流、河流、地下水、地面河湖等條件。土壤:包括質地、組成、酸鹼度等條件。生態包括:動物、植物及其彼此間之相互作用。 例如台灣平地地區之米、糖共生與相剋,丘陵地區之茶、果、竹之分布與樟、桐、相思取捨與競爭,台灣水文之灌溉與運輸及防洪與防旱,構成台灣近代地方社會權力結構與歷史發展之主軸。而多變的自然環境,形成台灣地方社區之多元發展,也提供台灣豐富之自然與生態觀光資源題材。 參、社區資源之展現 3.育、樂:傳統之育與樂,也是起源於對自然環境資源利用與生存方式之學習,透過教育,學習對瞭解自然環境之條件與變化,進而轉化成為謀生之道,並經由傳統休閒娛樂方式,訓練技能與體能,以提升、延續與創造生存機會。 例如現今民間鄉野仍流傳之諺語、俚語、歌謠、戲曲、童玩等,均具有此功能。 參、社區資源之展現 三、生活方式的具體表現 1.居、游、行、望、思 2.居:指蹲踞,盤據,為降低能源消耗之一種靜態姿勢,可用以吃飯、上廁所、輕鬆工作如洗衣、休閒如聊天下棋,相對應者為起,指起立、站立,為釋放能源之一種預備姿勢,兩者合稱「起居」,所使用之空間稱為「起居室」,乃生活之預備場所,目的在於「預備、緩衝」。 參、社區資源之展現 2.游:指無目標之空間移動,如散步、漫遊、閒逛,屬輕鬆之動態姿勢,台灣話又稱為「迺」,為一種心理靜態、生理動態之活動,適合個體與群體之休閒活動,目的在於「休閒、觀光」。 3.行:指有目標、有方向之空間移動,屬能量快速釋放之動態狀態,例如行軍、行房、行動,目的在於「運動、健身」之功能。 參、社區資源之展現 4.望:指登高望遠,用以開拓視野、敞開胸襟,屬心靈之修養,但先經過努力攀爬之體能奮鬥,方得以達到目標,同時兼具身心動靜之功能,目的在於「養志、遠見」。 5.思:指最為靜態之姿勢,純為心思之活動,甚至專注忘我,作為細密企畫或重大決策之依據,目的在於「修為、頓悟」。 肆、觀光資源之評價 1.潛力性分析。 2.可行性分析。 3.適宜性分析。 伍、觀光資源之轉化 1.觀光資源之活化 2.觀光資源之轉型 3.觀光資源之創新 陸、觀光資源之開發 一、生產類資源:農、林、漁、牧、手工藝業 1.農作物的育苗、栽培、收成及加工、觀賞、食用等。 2.林作物之育苗、栽植、砍伐及加工、觀賞、食用等。 3.漁水產之育苗、放養、網釣及加工、觀賞、食用等。 4.畜牧業之育種、飼養及加工、觀賞、食用等。 5.手、工藝業:前述材料之加工。 陸、觀光資源之開發 二、生態類資源:例如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