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免疫2012.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染免疫2012

结核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 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 一、固有免疫 二、获得性免疫 体温,干扰素,细胞因子,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 功能: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 诱生剂:病毒 、LPS 、PolyI:C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定义: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细胞产生的一类 分泌性糖蛋白 干扰素的种类: 种类 产生细胞 抗病毒 抗肿瘤 免疫调节 ? 人白细胞 强 弱 弱 ? 人成纤维细胞 强 弱 弱 ? T细胞 弱 弱 强 I型 I I型 干扰素的特性 糖蛋白 对热较稳定 抗病毒谱广、无特异性、无毒性 干扰素的产生早于特异性抗体 在体内作用时间短 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 不能直接灭活病毒 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ISG) 抑制病毒复制 IFN抗病毒作用的特点 作用迅速 间接性 广谱性 种属特异性(病毒抗干扰素机制) NK细胞 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 非特异性 机制: 与靶细胞接触,穿孔素裂解细胞; 分泌细胞因子TNF-a, IFN-? NK细胞KIR和KAR的作用 二、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中和抗体(IgG,IgM,sIgA),针对病毒表面抗原 中和游离病毒 封闭抗原表位,改变病毒表面构型,阻止病毒吸附 激活补体,调理作用,ADCC 血凝抑制抗体:乙脑,流感病毒等,可中和病毒 补体结合抗体:病毒内部抗原或非中和抗原诱发,调理吞噬 2、细胞免疫 清除胞内病毒 主要效应因素: CD8+毒性T细胞(CTL) 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通过细胞裂解与细胞凋亡;或激活靶细胞内核酸酶破坏DNA等。 CD4+ Th1 细胞 分泌IFN-?,TNF?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 诱发炎症发应等 抗病毒的免疫持续时间 免疫较为牢固,持续时间长: 全身性感染,有病毒血症:水痘V,麻疹V 只有单一血清性的感染:乙脑V 免疫短暂: 局限于局部和粘膜表面,无病毒血症:鼻V 易发生抗原变异的病毒感染:流感V 4 hpi: IFNs, NK activation 3dpi: CTL(2w apoptosis)?mT 4dpi: Ab 4-5 d pi: highest virus titer Acute viral infection Thank you! 青霉素: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 同细菌基本相同,某些方面特殊。血液循环传播,如蚊虫叮咬。 水平: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也包括动物到动物再到人的传播。大多数病毒的传播方式 垂直:亲代传给子代。风疹病毒,HIV,HBV等。 生物安全三级,二级实验室 病毒在增殖过程中,阻断细胞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是细胞新陈代谢功能紊乱,造成细胞病变与死亡。病毒复制过程中,细胞核,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等亚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细胞裂解死亡。 体外实验中,细胞接种病毒后,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观察到细胞变园,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CPE 1)过敏毒素作用:C5a是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中作用最强的介质,较C3a强20倍,较C4a强2500倍。此外,C5a还可不依赖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即通过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而增加血管的通透性。(2)趋化作用:高浓度的C5a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剂,可刺激这些细胞沿着浓度定向移动。值得注意的是,被血清羧肽酶N切C5aC端精氨酸残基而形成的去精C5a虽丧失了使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的能力,但仍具有较强的趋化活性,是补体活化后产生趋化作用的主要因素。(3)促代谢作用:高浓度的C5a可刺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氧化代谢,提高其cGMP的水平,有利于促进溶酶体与细胞膜的融合,释放溶酶体酶。此外,C5a还可刺激中性粒细胞粘附及增强其产生超氧化物。(4)免疫调节作用:近年体外研究表明,C5a对免疫应答有明显增强作用,如可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1、IL-6、IL-8及TNF-α等细胞因子,促进抗原及同种异体抗原诱导的T细胞增殖及B细胞产生抗体等。C5a的上述生物学活性的利于增强机体的防御机能,但由其导致的炎症反应也可造成对机体的损伤。 3. 包涵体(inclusion body) 在胞浆或胞核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椭圆或圆形的斑块结构,位于胞浆或细胞核内。 4. 细胞凋亡(apoptosis) 病毒感染细胞 激活凋亡信号传导途径 胞质空泡化 细胞核浓缩 染色体DNA降解 凋亡小体 5. 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两种方式: 逆转录病毒,基因全部整合入细胞染色体中; DNA病毒复制中,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