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古城东平名胜古迹.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文化古城东平名胜古迹

历史文化古城——东平名胜古迹 东平县位于鲁西南,西临黄河,东望泰山。隶属泰安市,古称“东原”,是历史文化古城,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山东航段的交通枢纽,元朝时期东平路曾统治半个山东半岛,境内有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古代八百里梁山水泊遗存水迹)。   东平古称“东原”,历史悠久,古代文化遗存丰富。197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分别为白佛山石窟造像、北桥墓群、梁氏墓群、东平故城。1978年,全县文物大普查,共普查到文物点400余处。1985年,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1986年,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1992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又公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为司里山摩崖造像、理明窝摩崖造像、戴村坝,1994年12月,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分别是沟坝遗址、王村墓群、百墓山墓群、东王林(王宪墓)、月岩寺、祥龙观、仲子读书处、腊山古建筑群、清真寺、青峰山摩崖造像。1996年,对旧县乡进行文物普查,同年12月,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2001年6月,白佛山石窟造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2002年底,县境内共发现较为重要的遗址、墓葬、古建筑、石刻及革命纪念地5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待批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馆藏文物2000余件。 龙山书院位于山势峻拔、风光如画的龙山龙山之阳。它历经元、明、清三代,可谓桃李满天下,人才遍域中。 书院原为封建时代名儒学者召集青年讲学的地方,以研究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为主,有时也兼论时政,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至明清时,多数书院沦为准备科举的场所。 我国书院始于唐,兴于宋,白鹿、石鼓(一说嵩阳)、瞧阳、岳麓号称四大书院。到了元代,元世祖通令全国各路、州、府均设立书院。至元三十年(1293年),东平在州城东四十里龙山设书院,名为东平龙山书院。有诗赞曰:“有史以来不记年,万代第一是龙山。诸君舍弃皇宫院,却奔深山住茅庵。龙山圣井甘泉水,天王殿侧建书院。藤萝乌柏遮天日,松柏长青伴春天。”的确是读书讲学的好地方,现院址遗迹仍清晰可见。 东平龙山书院曾进行两次移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龙山书院遭火灾,遂在州城内北门里路西重建龙山书院;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东平遭水灾,书院受损,全州绅民捐资,将书院移建于小东门里(现东平一中校址)。新建书院,规模宏敞,有讲堂、斋室、伙房、宿舍、办公房、藏书阁等房舍百余间。光绪二年(1876年),又在书院东侧新建试院(亦称考棚)、堂室、号舍五十余间,为童试(考秀才)场所。      东平龙山书院由州训导署领导,设书院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由本州德高望众的知识分子组成,公推书院负责人一人,元、明两代代称山长,清代称院长。书院章程规定:“书院为作育人才之所,而山(院)长即为人才模范。书院山(院)长由地方官绅自行延访品学兼优之人充任,无论何人不得徇情压荐。如山(院)长不实心教诲,即当辞谢,另请名师,一切情面嘱托亦不允从。”书院教习(教师)由山(院)长延请当地学行素著之员生、举人、进士充任。下设监学一人,负责生员管理;首士一人,负责办理生员生活事务;学长一人(在众生员中选举产生),负责办理生徒有关学习事宜。 书院不仅有朝廷颁发的《书院章程》,还有各自的院规。咸丰九年(1859年),进士蒋作锦(州城西南大渔营人)撰写东平龙山书院条规16条,规定了院长、主讲、教习授课和生徒学习、生活制度及奖惩条例,以及书院经费管理和使用范围、手续等。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如关于生徒学习、考试及生活方面的规定:“诸生必须服从院规。对违犯院规、不敬师长、荒废学业者,进行严格管教,乃至鞭笞和除名。”“诸生住院,饮酒、赌博者,查出重责不怠,院中并禁闲人游戏。”对书院教习亦有明确规定:“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处处做诸生模范。在教学上,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夫子之言为左右铭。”书院经费,主要来源于书院学田收入。 东平龙山书院一向颇有名龙山东平气。元代“世称三王”的文学家王构、王旭和曾任东平学正的王磐,都担任过龙山书院的主讲;元代农学家、东平人王桢谢职旌德县尹归里后,于元仁宗延年间(1314年至1320年),曾在龙山书院主讲其农业科学名著《农书》。据传,元代戏曲家、时人称为“小汉卿”的东平人高文秀,青年时代亦曾在龙山书院读书、习曲。 明、清两代,书院亦人才辈出。明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东平人王宪及其子王汝孝都曾在龙山书院读过书。王汝孝,嘉靖五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改翰林修撰。他遵父嘱,在龙山书院修碑撰文,感谢母校培育。碑文曰:“清河泱泱,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